积极培育“小巨人”企业

A+A-

2022-03-16 14:55

信息来源:易观分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批4762家,平均研发强度超过7%,平均研发人员占比25%左右,平均有效专利数逾50项。此外,还培育了5批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
  具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随后出台的重要配套政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还得中小企业真正掌握创新科技。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现有的企业案例表明,准确把脉市场用户需求、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保持自身产品和技术迭代创新,是“小巨人”企业能够做到脱颖而出的关键。
  目前,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提升“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虽仍处于爬坡阶段但已逐步显示成效。制造业可调整上下游产业布局,创造产业集群,支持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有企业家就曾呼吁绘制龙头企业供应链“地图”,向中小企业开放,在某些细分领域逐步使用中小企业优质产品替代,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服务引导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并引导资本对中小企业投资具备足够的信心,传递积极的市场信号。目前,工信部计划利用5年时间培育形成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应当牢牢把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积极引导良性资本和创新人才的流入,借助平台机会向上下游借力发展。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