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要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06-11)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6月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上表示,人民银行将探索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刘桂平表示,近期,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绿色债券标准,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同时,人民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我们还将探索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刘桂平透露。

  刘桂平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累计发行656.2亿元;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刘桂平称。

  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刘桂平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将与美国财政部共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加强协调G20各成员国,讨论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共同推动信息披露、绿色标准等重点事项。“同时,我们正在与欧盟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债券、贷款等分类标准的趋同。”刘桂平说。

  刘桂平强调,绿色低碳转型需“两条腿”走路:一是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约束排放,激励减排,同时发挥金融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跨期投资,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及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

  刘桂平还表示,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至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至7.5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十分吸引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眼球。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刘桂平提醒。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