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如果股东方无法补仓,而公司股票持续下跌时,质押股份便有可能触及平仓线。该比例通常设置在130%左右,不过对于资质较好的上市公司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即使质押股份到达平仓线,券商也不会立即采取强制平仓的办法,而是有一系列应对措施。
“触及平仓线以后,我们一般是不会立即平仓的。因为找我们质押的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们也并不想失去实控人的地位。”上述业务人员表示。因此,当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时,一般公司会先向融资人出具触及平仓线的通知和违约通知函,要求融资人在几个工作日内偿还剩余的全部本息负债。但是通常融资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因此公司会自违约日起计违约金,违约金的利率以日计算,而且比较高,通过这样的办法来给融资人施压。
上述业务人员表示,在出具违约通知函的同时,公司会实际到融资方尽调,了解融资人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现有负债情况。而如果融资人有比较优质的其他资产,包括股权或者固定资产,会根据估值要求融资人质押或抵押这些资产给证券公司。如果判定融资人的经营情况只是暂时现金流比较紧张,但是未来仍具有较大盈利的可能,券商通常会在监管条件允许的范围进行延期,给融资人一段缓冲时间,不过延期的情况一般是需要提高融资利率的。
此外,券商通常会跟踪融资人的一举一动来积极面对相关风险。上海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在融资人违约未偿还本息的期间里,公司会较频繁地实地回访融资人,督促融资人还钱,并且紧盯其现金流流入情况,一旦发现融资人有现金流来源,就会加紧催收,争取其取得的现金流可以优先偿还券商。除此之外,券商也会每天关注相应上市公司的公告。
“一般来说,融资人最后还是可以还上钱的,就是过程比较艰难而已。”上述业务人员坦言,毕竟股票质押业务违约成本比较高,融资人一般会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只不过有时候周期会比较长。如果真的到了其他办法都还不上钱,必须处置股票的时候,一般公司会与融资人协商,如果融资人不配合,公司会申请司法处置,司法认定融资人违约后,融资人质押的股票会过户到公司,然后才开始进行处置。同时,公司也会提前在股票质押协议里签署优先过户条款,也就是说,一旦融资人最后真的无法还钱,融资人质押的股票会优先过户到公司。
中国证券业协会(简称“协会”)日前表示,协会就具体个案情况向会员进行了广泛调查。经了解,质押融资方通常为上市公司5%以上的大股东,相当部分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保持对公司的影响力和控制权,一旦出现违约风险,相关股东倾向于与证券公司协商通过补充标的证券及其他质押物、合同延期、展期等多种方式避免进入处置程序。个别最终进入违约处置的,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份减持规定中关于减持时间、比例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证券公司往往会协助寻找受让方,通过协议转让、司法拍卖等方式变更股权持有人,真正从二级市场减持的金额非常有限。经向沪深交易所了解,2017年股权质押融资日均处置规模,仅为已触发违约风险融资额的万分之一。与往年相比,目前情况未发现明显变化。
与出质方为实控人不同的是,有些出质方为小股东的并不在意违约后股票是否被处置,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融资人同意处置的意见后,券商就会开始处置其质押的股份。不过考虑到减持新规的约束,有时候没办法一次性全部处置,因此券商通常会分批处置股份,直到全部债务清偿为止,同时,在处置但是尚未全部清偿的期间内,券商依旧认定融资人违约,以日加计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