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公司天华院公告称,公司拟以66.41亿元收购实控人中国化工旗下资产,而这笔资产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即是收购德国工业4.0企业克劳斯玛菲(下称KM)的控股公司装备环球。
2016年初KM由中国化工联合汉德资本、国新国际两家PE收购,本次注入天华院。据和讯基金了解,汉德资本作为全球首个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促进基金,与中化工和国新联合参与和管理了这项历史性的交易。据悉,中国企业在橡塑机械高端细分行业大而不强,这也是收购KM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天华院作为中国化工旗下化工装备上市平台,后续继续整合同行业优质标的,打造成全球龙头。
“大而不强”是中国橡塑机械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例如:中国企业龙头海天国际,即使规模很大,仍无法进入汽车行业,因为大装备技术达不到,偏小型化、精密化的3C领域又一直是日本企业占主导。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号角的吹响,中国要实现制造业顺利转型,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和经验。而KM作为全球领先的优质橡塑机械设备生产制造商,本次资本重组将加速推进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对接,不仅符合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相关政策,也契合全球工业4.0大浪潮的升级方向。
全球汽车轻量化的“牵头马车”
KM在汽车领域是第一大,也是非常重要的下游领域,KM在汽车轻量化上是牵头马车,在整体车身碳纤维化也有深度研究,这是很多国内企业不具备的。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在汽车节能诸多途径中,轻量化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可实现方式之一。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各类整车轻量化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注塑成型作为材料加工的重要途径无疑对汽车轻量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KM在轻量化的领域包括反应成型和物理发泡,如车门不完全适用塑料,部分用发泡进行处理,不影响车门结构和美观,但可以少用材料和减轻重量。
例如,宝马在全球推广的全塑体i5、i8系列就是和KM公司合作的期间产品,由宝马和KM合作研发推广,成功将车重从2.3吨将至1.8吨。此外,中国车企如比亚迪、蔚来、万向、长城等也是KM在汽车轻量化合作的客户。
引领3C领域成型技术新方向
KM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做了很多布局,比如苹果的swatch,三星、小米、OPPO、VIVO都是KM的下游客户。
消费电子领域和汽车领域的差异在于,消费电子领域产品生产要求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质量要求不及汽车行业。但是消费电子更新换代周期比较快,在模具变化方面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随着陶瓷、金属在3C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粉末注射成型开始引领制造业加工成型技术的新方向,注塑机作为粉末注塑成型工艺的关键设备,对加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稳定性及良率有着重要影响。
市场对精密塑料注射机的诉求日趋强烈,公司PX系列注塑机专门瞄准这一诉求,终端客户现已涵盖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等一梯队手机厂商。
此外,家电产品日趋轻量化、小型化,高分子材料和轻合金材料在医疗器械和器材上的广泛应用,也拉动注塑设备尤其高端注塑设备的需求。
KM在2016年曾在德国塑料展上展出一款设备,用于生产医用吊针硅胶过滤器,特点是薄、小,不用高端自动化设备无法将过滤器取出,KM设计的机器手实现自动取出。
智能、物联、互联保障KM全球领先地位
“工业4.0领域,自动化、物联化、网络化企业间的差异很大。”KM也有不同于行业对手的三大特点。
定制化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操作系统。贴合客户生产线具体需求,满足多层次多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在自动化领域,KM也走出了自己的战略发展方向。在2002年,KM曾收购过一家自动化公司,主要提供注塑机的上下游物料的自动传送技术。
公司新推出的DataXplorer用于提高塑料加工的生产效率,作为开放式的系统,可记录、分析和汇编注塑生产及上下游过程的工艺数据。例如,设备集成很多智能功能,如注塑自实验控制,通过调节内部参数如塑料的粘度、温度等
不但提供智能设备,更提供交互式服务。互联设备的沟通,设备通过对一定数据的搜集估算出关键部件的更换时间,如5台机器相连达到互相沟通,更换之前建议停机时间,既不耽误产能也实现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