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股大蓝筹、白马股一骑绝尘,小盘股望尘莫及,“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成为常态。2018年伊始,不少资金颇有“纠结”之感:2018年是继续延续2017年的“套路”,还是小盘股否极泰来?
目前,虽然众多私募机构坚信有业绩支撑的蓝筹、白马风格将延续,但也有部分私募机构期待风格转换,因此继续坚守中小盘成长股。
部分私募期待风格转换
2016年下半年开始,A股市场风格明显转变,“漂亮50”拔地而起。2017年,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为代表的绩优蓝筹、白马股纷纷创新高。
不过,部分私募机构仍寄望于市场风格切换。2017年末深圳一家私募机构举办的年度策略研究会上,该机构负责人表示,2017年市场风格明显变化,该机构产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但他坚信小盘股跌跌不休的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市场就是这样,不会有永远上涨的股票,也不会有永远下跌的股票。小盘股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跌之后,不少个股已迎来投资机会。”
1月7日,在由金斧子举办的第二届私募大会上,对于目前市场关注的风格转换问题,惠正投资董事长江作良认为,从长周期来看,成长股的涨幅要比价值股大,不要沉迷于白酒、家电,风格转换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来看,一些小市值股票还没完全出清。待泡沫洗尽后,成长型企业肯定会展现出魅力。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继续坚定看好蓝筹白马股的观点。他认为,在A股的发展历程中,如果能真正从商业模式出发,选择最好的企业,时间跨度在10年以上,可以看出它们有共同的特点:ROE基本都在20%以上。
“中国很多很好的企业如果能持续有盈利的增长,我相信这些公司在未来的岁月还能展示出魅力和价值,而且好公司有时越涨越便宜。我相信如果A股市场面对的是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一愿景,很多上市公司会表现得更好。”但斌说。
重阳投资合伙人、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上述私募大会上表示,2018年A股市场将迎来“二次分化”。2017年市场是慢牛,主要是一线大市值蓝筹股和成长股之间分化。2018年很可能二次分化,也就是在2017年的一九、二八内部,再出现一九、二八分化。优质的标的仍会有良好的表现,但估值偏高、成长不具备可持续性的“伪成长股”会承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大蓝筹持续强势
今年以来的市场行情仍在演绎2017年的“套路”。截至1月8日收盘,贵州茅台当天上涨1.86%,收报752.13元,盘中创756.5元的历史新高。
对于这一现象,但斌表示,不要仅看股价的高低,要看企业值多少钱。2017年底,“股神”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突破30万美元。上周Facebook、亚马逊创历史新高,股价接近1000美元。
从2018年1月2日至8日的5个交易日数据来看,上证综指重新站上3400点,上证50指数上涨3.05%,沪深300指数上涨3.21%,创业板指数上涨3.05%,中小板指数上涨2.17%。从个股来看,大盘股与小盘股仍在分化。在剔除2017年上市的新股后,1月2日至8日跌幅前十位的个股中,有9只的市值在60亿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