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在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深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装备设施水平、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划。
《实施方案》明确了广东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省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运输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
“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预渡柜”等创新多式联运模式被明确列入《实施方案》,多式联运“一单制”也从信息共享机制方面便利企业操作,基于这些具体的优化举措,广东将在3年内持续探索多式联运的创新模式。
此次广东提出的目标十分量化,力争到2025年广东铁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分别增长达到1.2亿吨、12.5亿吨、100万TEU,珠三角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
充分探索多式联运创新模式
此次《实施方案》在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方面为提升多式联运明确了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提升多式联运通道能级和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重点强调物流配套设施服务,支持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等主要港口完善多式联运、便捷通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在综合运输通道沿线布局建设内陆无水港,支持铁路运输企业加快建设完善铁路三级物流基地体系,指导相关地市依托铁路物流基地打造一批功能突出、产业集聚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铁路综合物流园区。
同时,《实施方案》强调对多式联运组织模式进行创新,鼓励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运输企业加大35吨敞顶箱使用力度,探索建立以45英尺内陆标准箱为载体的内贸多式联运体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35吨敞顶箱是一种新型、方便、快捷、环保、低碳的集装化现代运载工具,适用于装载散堆装和成件包装货物,能够减少反复倒装的环节,在降本增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多式联运推广的重要一环。
《实施方案》也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港口探索推进“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模式,鼓励沿海主要港口及其内陆港应用“预渡柜”等模式提升联运效率,支持有条件的地市积极探索轨道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外集内配”等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模式。
除了硬件基础的建设,《实施方案》在运单协调等方面也有具体创新规划,重点是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引导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一单制”应用试点,支持有关行业协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构建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机制,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推动各类单证电子化,探索建立完善货物装载交接、安全管理、支付结算等规则体系。
此外,广东将引导铁路、港口、船公司、民航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粤商通、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建设多式联运运营平台,加强主要物流通道货源组织和运输资源整合,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
推进大湾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
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正在快速发展,也在明显提升港口航运的结构和效率。根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的调研,今年上半年多地港口受疫情影响,虽然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或同比保持基本平衡,但海铁联运同比增速大多超过两位数字。
今年上半年,广东的港口海铁联运迅速发展。
在广州,今年随着进港铁路的开通,广州港海铁联运呈现爆发式增长,广州港上半年累计完成海铁联运量11.5万标箱,同比增长49.5%。在深圳,盐田港区上半年累计完成海铁联运量11.25万标箱,同比增长52.3%。
多式联运对我国物流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
早202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今年上半年,各沿海港口也把海铁联运作为港口升级发展的重点工作。
例如,广州港结合“国际班轮航线”+“穿巴支线”+“内陆港办事处”网络布局,依托黄埔港铁路(黄埔站)、新港铁路(下元站)、南沙港铁路,构建“广州港—内陆地区”多式联运平台,开行多条特色海铁联运班列。截至目前,广州港开通至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内陆腹地海铁联运班列35条。
《实施方案》注重对于广东运输结构的调整,包括加快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研究制定铁路货运增量行动方案,引导释放普速铁路货运能力,支持有关港口码头拓展提升各类物资集散能力,鼓励各地出台奖补措施,引导具备条件的工矿、粮食等企业将货物“散改集”,逐步将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转向铁路、水路,短距离运输时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多式联运让货物资源到达港口的路径更加畅通,这种把铁路运输和港口连接起来的方式,为港口货源经由铁路运输打开了窗口,使工厂货源装到集装箱后很快通过汽车、火车再上货轮,而现在四通八达的铁路延展了港口的辐射腹地,让港口更好地承接内地货源。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企业依托港口、疏港铁路和珠三角高等级航道开展铁水、江海联运试点,构建供港澳民生物资绿色通道和联运专线,打造精品联运示范线路,推进完善泛珠三角地区无水港布局,支持深圳港等探索研究建设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不断拓展珠三角港口群面向内陆的铁路集疏运网络。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柳宁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