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后疫情时代,个人的财富机遇和挑战在哪里?难度更大机会也大

A+A-

2020-09-16 10:43

  疫情接近尾声,各地经济陆续重启,个人的财富机遇和挑战在哪里?举个实例来说,一个人有一笔钱,他会如何管理这笔钱?怎么去运作这笔钱?这次疫情的影响让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想法——

  第一类人,他们会趁着有这笔钱,及时行乐。这几个月,他看到很多人都苦大仇深,看到美国因为新冠疫情已经死了十几万人,好多国家的穷人与富人都惶惶不可终日。他会想:有再多的钱,生命说没就没了,好多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音乐家也是如此,所以得花出去的才是自己的钱。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他就会对投资需求产生微妙的变化,他会觉得,与其为了将来10年20年看不清的东西存着这笔钱,还不如先消费掉,先享受生活。所以这一类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就会加强消费,及时满足消费需求,活跃局部市场。

  第二类人,他们会觉得,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临,既然风险无处不在,那我们是不是要做好更多的储备,如何储备?这一类人里面又有两种截然不同思路的操作。

  一种是在投资上,更加注重投资,更加注重理财的人。他们会让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当再遇到其他突发性问题的时候,他们也能扛得住。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属于这一类的朋友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其一,因为这次疫情的蔓延,美国大印钞票,无限制地购买各种资产,这就会导致全世界所有的纸币和美元比起来都很不安全。

  其二,在第一点之外,其实美元自己也是不安全的,甚至可以说是更不安全,因为只要是硬着头皮不按照市场规律在印刷厂印出来的钞票,它都有贬值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巨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们每个人投资理财的难度要比以前大的多。

  一方面所谓的无风险收益率都在下降,甚至债券、基金都有出现短暂亏损的情况。以前我们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年收益率在8个点以上有风险,但近期银监会称6个点以上就属于是有风险,而实际上可能是4点几年收益的都有风险。所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系数越来越高,以后理财低风险的门槛越来越高,投资理财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家更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现在对理财产品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更慎重,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要指望别人帮你把关。

  当你去买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看它到底是什么产品,比如它如果是信托,而这个信托又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那它的风险可能是巨大的,特别是其项目又在三四线城市,它很可能只是一个高估的东西,本身实际价值远远不如面值,这类房产买卖很难,在此之上的信托,回本更难。所以你必须要高度小心。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以前只看年利率高低就能判断那个理财产品能不能买,但现在只看利率,对我们的投资理财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对于某些产品,其年利率即使是2%、3%,这么看着安全保险的,你也应该究其根源,看它底层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真正的了解它,才能避开风险。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也会出一些投资理财的黄金坑。什么叫黄金坑?就像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因为超跌会出现一个买入的机会,这种机会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都有。比如最近债券、基金跌下来,机会可能就来了,但我们不能排除可能会买到违约的品种,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坑。

  其实债券、基金除了一小部分违约,大量还是比较能正常付利息的。所以这一类它突然间急跌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投资理财的机会,类似这种机会股市也有,也就是俗称抄底的好时候。例如,前几天上证指数跌到2900点以下,然后六月底七月初强劲反弹,已经回到3200点之上。有些个股更是两成三成的涨幅,不少短炒者获利颇丰。

  当然这只是战术上的机会,而战略上的机会应该是你要考虑如何资产配置,比如应该配置人民币资产,还是美元资产?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逻辑问题,当然这也是相对每一个人的风险偏好和他自己的承受能力而言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投资的的风险是增加的,压力是增加的,所以大家还是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不要再逼自己做股神,不要想着一年就收益30%、50%,一周收入就要多少多少个涨停,这种短期高回报,几乎都是属于运气带来的偶然性,不是说你真的就成了股神,别给自己加戏太多。当我们管理好预期的时候,至少不会动作变形。

  我们相信管理好个人财富和家庭财富,也应该是一个10年、20年、30年的长久之计,是一个让我们10年、20年之后还有钱花的事,它是一个长跑的过程,而不是一年之间的企图。让家庭财富多年持续增长,这个比赛你准备好了吗?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陆新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