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姚爱兴委员为16万所村小留守儿童呼吁: 建立低龄寄宿制学校

A+A-

2021-03-05 11:35

  每年两会,城乡教育差距、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都受到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姚爱兴就提交了《关于大力实施农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提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村小学161811所,有教学点101398个,有复式班8092个。姚爱兴委员认为,农村教学点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解决了农村地区低年级孩子“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难题。但是,农村教学点办学规模小、学生少、经费短缺、设备设施简单;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整体素质低、工资待遇低、教学质量不高。

  为此,姚爱兴委员呼吁,推广普及九年一贯制低龄寄宿制学校,让乡村薄弱校“向死而生”。 现有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多属于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艰苦,师资缺乏,只能勉强开足语文课、数学课,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课程难以开全,且基本采用复式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农村小学学生90%以上为留守儿童,由于幼离父母、隔代教养,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知识、安全缺保障的“五缺”现象。

  为改变农村义务教育散、小、差的办学格局,姚爱兴委员建议,应大力推进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建设,让所有村小和教学点学生到集镇集中寄宿就读。通过专职教师和保育员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孤独的问题。

  他认为,各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能扩尽扩”的原则,尽全力发掘学校潜力,通过改建措施增加教室,千方百计增加学位,解决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支持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激发集团的办学活力,继续扩大教育集团办学布局和规模,让老百姓家门口都有好学校。

  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姚爱兴委员建议,从办学体制上找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实施城镇学校代管农村学校、城镇学校“一校多区”、城乡学校“一个法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建立教研共同体。联合附近几所学校,利用县内县外、线上线下各种教育资源,探索建立“教研联动、教师互动、异校同体、学科同步、质量同评”的内涵管理新机制,解决乡村学校任课教师少、开展教研难的问题。要防止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虹吸效应”。

  此外,姚爱兴委员还建议,创新师资配备机制,保证农村教学点所需教师编制、待遇等。按照城市小学标准1:19编制标准统筹解决教师配置。在师范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一批“黄埔班”,专门培养一批面向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师资和校长,为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创造条件。积极协调人社部门等相关部门,推进教师招考和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招考录用工作,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招聘等方式新增教师。建立健全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机制。

  为了让农村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姚爱兴委员认为,要引导全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强化体育课、劳动课、美术课、音乐课和思政课,使德智体美劳齐发展,把青少年身体素质抓上去,彻底解决“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等问题。

  同时,姚爱兴委员还认为,应大力推广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做法和经验,让城乡和山川的孩子享受优质互联网教学资源,实现全国基础教育互联网教学教学资源全覆盖。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玉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