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居民高杠杆率的内生型三线城市市场研究(一)

A+A-

2020-08-06 11:06

  2016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全面转暖,成交量价皆出现一轮普涨行情,这与居民加杠杆购房密不可分,年均全国住户贷款余额增量皆超7万亿元,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长期来看,居民加杠杆将逐渐转向稳杠杆乃至去杠杆,杠杆率偏高的内生型三四线城市易受负面冲击,或将出现市场购买力透支、潜在购房需求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

  01

  居民将由加杠杆转向稳杠杆

  内生型三线城市易受负面冲击

  ……本节有删减……

  2015年-2019年,全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由27万亿元升至55.3万亿元,四年间实现翻倍,年均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量都在7万亿元以上,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并且,住户部门贷款余额所占的比重由29%升至36%,净增长7个百分点,意即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授信给居民,主要还是流向房地产市场;住户部门杠杆率更由40%快速提升至56%高位,净增长16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住户部门杠杆率已然升至阶段性高位,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明显受限。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住户部门杠杆率达到市场可以承受的极限,市场下行压力必将显著加剧,极端情况下甚至将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居民加杠杆购房并非市场常态,未来大概率将转向稳杠杆乃至阶段性去杠杆。

 

  在居民加杠杆长期受限的作用下,杠杆率相高的内生型三四线城市更易受负面冲击,或将出现市场购买力透支、潜在购房需求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弱三四线城市市场需求或将滑坡,楼市成交显著缩量,而在供地整体过剩的情况下,高库存风险或将逐渐浮出水面。

  02

  人口、杠杆率等

  多维度筛选10大高杠杆内生型三线城市

  ……本节有删减……

  一、筛选指标:远离核心城市2小时通勤圈、住户部门杠杆率超60%

  “居民高杠杆率内生型三线城市”有以下两层涵义:

  第一,内生型三线城市。区别于高度依赖核心城市涓流效应的外溢型城市,内生型城市的特点是市场相对封闭,主要由本地自住以及改善性需求驱动。一般而言,一旦进入核心城市2小时通勤圈,难免将受到核心城市辐射,或多或少将导入核心城市外溢购房需求。此外,人口是市场需求的基石,只有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譬如常住人口不低于300万人,市场需求才更有保障。

  第二,居民高杠杆率。居民杠杆率是住户部门贷款余额与城市生产总值的比值,由于房贷是居民信贷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居民杠杆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居民撬动杠杆购房的意愿高低。同时,由于杠杆率风险红线的存在,目前的杠杆率水平越高,也意味着未来加杠杆空间越小。2019年末,全国住户部门杠杆率约为56%,结合国际上65%的居民杠杆率红线,我们认为,住户部门杠杆率高于60%的城市应当被视作高杠杆率城市,应予以重点关注。除此之外,住户部门存贷比也是重要的参照指标,一般来说,存贷比越高便表明居民举债偿债能力、再购房能力越强。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距离核心城市2小时以上车程圈(200km)、常住人口规模在300万以上、住户部门杠杆率高于60%作为主要筛选指标,并加以经济规模、住户部门存贷比等层面的辅助性筛选指标,最终从全国地级三线城市中筛选出10大最具代表性的居民高杠杆率、内生型、三线城市。

  二、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房价的华东以及低收入的华北地区(部分略)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林波)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