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月余,利用地铁上、午休、睡前等边角时间浮光掠影地读完了全套《德川家康》共一十三本,颇有欣喜之感,这欣喜除对作品本身的赞叹,也有对自己坚持阅读的肯定,这恐怕是目前自己读过的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了。基于对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了解,在人生的前20多年,我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都非常排斥,也耻于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因此很少阅读日本的各类著作,对日本战国史更几乎是一无所知。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2009年,我与妻子刚刚相识,她有一套《德川家康》,我偶然翻了翻,觉得故事虽然精彩,但是结构不够紧凑、情节冗长,甚至一章就是一个人在独白,关键是战国时的日本人名太难记了,什么左兵卫、右兵卫、左卫门佐、右卫门尉,看的我一头雾水,就有了畏难情绪,虽有心迎难而上,但是一拖就是好几年。年前想读另一本日本人盐野七生写的《罗马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大部头,全书共15册,就想起一直未读完的《德川家康》,就下定决心先读完这本书,还上多年前的读书债。
山冈庄八写作《德川家康》,历时十八年。全书凡五百五十余万言,绝对算得上是一部恢弘巨著。因为是小说,所以书中诸多情节应属虚构,因为是历史小说,所以全书的主要情节设置也尊重史实。主角光环的俗套是免不了的,虽然没有跌下悬崖大难不死,又获取秘籍练就绝世武功的老梗,但德川家康打小儿也会有各种贵人相助,譬如熊若宫的竹之内波太郎(后来的纳屋蕉庵)、雪斋禅师、天海(随风)和尚等,尤其是雪斋禅师,在德川家康还被唤作竹千代在骏府当人质时,他就独具慧眼地把天下太平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无城之主身上,并悉心教导。不过,山冈庄八也没有过分神话德川家康,三方原合战中,年轻气盛的德川家康被老辣的武田信玄打得在马上拉稀这样的情节被如实写出,虽然家康辩称那是大酱汤。全书一共十三部,前四部的主角是英勇无比的织田信长,第五至八部换成了智谋无双的丰臣秀吉,第九部以后才真正是德川家康的天下,虽然是主角,但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这也是符合历史演进的。
有人用一段话来生动地描绘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不同的个性。人问战国三雄,何以能听杜鹃之啼?织田信长曰:“吾使之啼。”丰臣秀吉曰:“吾诱之啼。”德川家康曰:“等。”正因此,德川家康也被人骂作是千年老乌龟。世人崇拜英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们都欣赏和鼓吹一怒冲冠为红颜的豪情,却鲜有人钦佩默默无闻的忍耐。但在大多时候,忍得了一时,更忍得了一世,才能成为人生赢家,冲冠一怒虽然悲壮,但却是匹夫之勇。言及此,想起当年邓公所言“韬光养晦”,不禁感慨伟人之伟。
德川家康的忍耐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味忍让。生于乱世,幼年为质,直至元服都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甚至被人称为三河野种,时时有性命之忧,此时若不一忍再忍,焉能生存?此时绝不可心生妄念,必须要忍。德川家康结束人质生涯,回到旧领冈崎城之后,他也年少轻狂过。实力超群的武田信玄上洛途径他的领地,面对强敌他最好的选择乃是忍耐让行,但他却意气风发,举兵阻拦,三方原一战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是家康一生中唯一一次惨败,若非武田信玄于攻打野田城时遇袭身亡,则日本史再无德川家康这号人物,此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待德川家康年岁渐长,修为日厚,心中逐渐形成建立太平盛世的理想,并且也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故而时时告诫自己务必忍耐,这时的忍耐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已有了为天下苍生的善念。早期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结盟,儿子信康是信长的女婿,家康则被信长称为“三河的亲家”。但当织田信长成为天下人,视信康和其母筑山夫人(今川义元外甥女,家康正室)为不安定因素,要求其二人切腹时,家康完全有理由拒绝并举兵反抗,但如此一来,非但天下太平的曙光又要破灭,松平一族(家康原姓松平,后被敕封德川)恐怕也难以存续,家康也就忍常人所不能忍,接受了织田信长的要求,处罚妻子,结果筑山夫人被家臣刺杀,长子信康切腹。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打败反叛者明智光秀,成为第二位天下人。小牧长久手合战中,德川家康击败丰臣秀吉取得胜利,丰臣秀吉一时对他也无可奈何,但家康自量实力不如秀吉,若与其开战,天下必将再次陷入战乱,思及此,他也就与秀吉讲和。德川家康将次子秀康作为人质送给丰臣秀吉做养子,并接受了丰臣秀吉的安排,娶了秀吉年近四十的妹妹为正室(当时习俗,女子年逾三十即不再与丈夫共寝,这一安排对家康而言相当无理),后来还听从丰臣秀吉的要求移封至关八州,全力辅佐丰臣秀吉成为天下人。这两个阶段的德川家康,已经具备了与强敌抗衡的能力,但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且不论能否战而胜之,战端一开,此前为天下太平所做的种种努力又将付之东流,思之再三,不得不忍,不可不忍。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成为事实上的第三位天下人。秀吉旧臣石田三成旗帜鲜明地反对他,但家康为天下太平计,步步忍让,在三成被人追杀逃到伏见城向自己寻求庇护时,家康非但未为难他,反而让自己的儿子结城秀康带重兵护送他回到领地,期望他能回心转意。但石田三成最终依然举兵反叛,德川家康忍无可忍,只得倾全力镇压,在关原合战中打败石田三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此后再向宫中请封将军,在江户创立德川幕府,才有了十四年的天下太平。当丰臣秀赖日渐长大,一众怀有野心的大名、浪人和洋教徒聚集到大阪,挟持和鼓动丰臣秀赖发动反叛时,德川家康也首选劝服,不轻易发动战争。最终,他虽在大阪夏之战中打败丰臣秀赖,但也想尽力保住秀赖的性命,并始终为未能保住秀赖自责不已。此后他又流放了自己的儿子松平忠辉,以军事实力威慑伊达政宗,并在临终前最终感化政宗,使其放弃了反叛的念头,彻底铲除了不安定因素,从而给日本带来了260余年的和平,实现了他天下太平的夙愿。这一阶段的家康,实在无需看任何人的脸色,但他天下太平的理念已让他不轻动刀兵,此为不必忍而忍。
必须忍耐时选择忍让,此为小忍;不可不忍时选择忍让,此为中忍;不必忍耐时选择忍让,此为上忍。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钱华兵)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