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商银行的初次相识,是小时候听奶奶说她工作时的故事。奶奶曾经是一名工商银行的柜员,新中国成立初期,银行现金的押解不是靠运钞车而是靠自行车,每天营业结束,银行员工用一个麻布袋把现金装好,放到自行车后衣架上,穿过市区,把这袋子钱送到金库。在那个靠着一把算盘做年终决算的年代里,人们对现金的需求量不大,结算方式全部都是现金。
我和工商银行的交情是从一本教育储蓄开始,母亲为了给我攒下读大学的钱,办理了教育储蓄,每年母亲都会让我在学校开一份证明,拿着证明,我陪着她到银行办理了一本自己的储蓄存折,每月按时存,每年再转成定期。在那个存款产品匮乏的年代里,教育储蓄成为学生家长们零存整取的不二之选,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教育储蓄可以免除利息税。
我在外地上大学,每年母亲需要把学费、生活费一起存到我外地的银行卡里。我家楼下有一家工商银行,记得第一次母亲带我去存学费,本来是想取现后转存到另一家银行,经办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取款用途之后告知我们可以采取电汇的方式,虽然会花十几元手续费,但是节省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取现的风险。后来,在她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电汇的方式,很快就将学费存到了我的卡上。在那个人们对于银行业务非常不熟悉的年代,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避免了风险,让我对银行业务多了一份了解。
大学毕业以后,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金融从业者,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当我进入三尺柜台,成为一名柜员,我懂得了如何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刚上班时还没有取消利息税,我就为前来办理零存整取的“宝妈”们推荐教育储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他们讲述产品的优势;遇到需要大额取现的客户,我会主动询问他们是否可以采取汇款的方式进行转账,有效避免取现风险。在那个办理银行业务基本靠人工办理的年代,我树立了客户第一的服务思想,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态度服务客户。
前不久我陪母亲去工行办理业务,映入眼帘的一排排自助设备让我十分惊讶——面临着客户老龄化的问题,工行如此迅速大面积推广自助化业务办理,客户如何接受呢?母亲看着发呆的我,告诉我,她在银行工作人员几次耐心帮助下,已经学会使用机具,现在打印企业回单、汇款等业务都可以自己在自助机具完成。不得不说,工商银行在推进银行业务转型方面做得快人一步,不仅全面推广自助银行服务,同时也注重客户习惯培养,当客户已经习惯使用自助设备时,曾经那些排队取工资、办卡的情况都会被自助设备所分解,节省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也提高了银行办事效率,所谓获得了双赢。
银行业务的发展靠的是一代代银行人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从祖辈的手工记账结息,到今天大数据环境下的自动化业务办理,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也体会到了银行这个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机构为我们带来的便捷。工商银行这家国之重器的大行,也必将在金融发展的浪潮中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和更多使用上的便利。
作者:吴蓉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