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发的债券二级出现预期混乱,折价成交,该怎么办?
装死,发狂,DuangDuangDuang发公告?
那,可以不理会二级市场折价成交吗?
二级市场债券出现异常成交,是一个头疼的事,异常成交意味着谣言四起,意味着融资环境急剧恶化,意味着公司经营不被市场认可,也意味着高管乌纱帽不保。
所以说,折价成交时还是要干预二级市场市场情绪和预期。
有人说,我债发了就正常兑付本息,不管别的。
话说回来,兜里银子多,股东支持强,当然可以不理会,但是话又说回来,银子多支持强,哪来的二级市场折价成交,脑子长包了?
再说了,一水儿的10%+的ofr,你让谁去投你新债6%的票面利率,谁投谁傻逼。所以说,必须把8%+以上的浮动ofr全部歼灭,债券融资渠道才能打通,毕竟没有人敢在国内发8%以上票面利率的债。
此外,二级市场回购债券,不同性质发行人的想法和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民企:我凭本事发的债借的钱,我家债券清偿价值就30块,你让我80块回购,我疯了吗?
国企:爸爸来救我!
城投:我是城投!
所以说,一般民企不要期望太多,一般国企和城投应该期望很多。
另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是:应该敲锣打鼓公开公告折价回购呢,还是偷摸成立个专户二级市场偷偷收。
其实都有问题要解决。
公开公告折价回购吧,有点像要约收购,容易高估自己资质,低估市场悲观情绪,容易引发市场all in来gvn,没有那么多钱都收了就傻帽了,但只收几个亿吧,也消灭不了市场上的积压ofr卖盘,扭转不了市场预期;再说,你都要回购了,肯定是有钱,大概率能100兑付啊,我为什么要主动折价来引爆风险去宣告踩雷死翘翘呢?
上一个主动公开折价回购的是青投的海外债吧?那个怨声载道,现在都没平息吧,风险还是蛮大的。
要把打折赖账和打折回购债值管理严格区分开来,一个是流氓,一个是稳定。
偷偷成立专户收吧,一是时间上来不及,成立专户属于投资行为,公司层面要批,银行间开户也得好长时间,协会要批,这两者流程和时间都很长,二是偷偷用专户收,总觉得有点利用内幕消息牟利的意思。还有,偷摸收,别人也不知道是谁,70-80折价收,有可能起不到稳定预期的作用,反而激坏市场情绪也未可知,也是挺难的,除非搞非交易过户,没有成交记录。
但无论怎么样,债券违约,债券展期,债券置换外,打折回购都是一个积极的尝试,监管部门应该鼓励市场发行人积极树立标准化的公开打折回购流程,至少走一单案例把程序技术打通。
也是一个债务处理的好办法,能把私募基金赶一边去,减缓居民贫富分化。
发行人自己挣价差多好...
谁不同意,谁就是阻碍改善贫富分化的人!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