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打开老妈的朋友圈,看见她换了新头像,新头像是我最近的一张绘画作品;还看到,当下的桂林已是春风拂面,她自己缝了新的花褂子,穿出去跟她的老闺蜜们拍照踏青去了。我不由得笑了,不管我的作品多好、多坏,老妈永远是我的头号粉丝;对于生活,她常常饱含着热爱之情,如同她的座右铭所写“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
我也是个喜欢舞弄笔墨的人,平日里得空,常常写点所谓随笔。我身边的朋友、老师、同学,都曾被我写进过文章里,但却从来未曾提及我的家人。至于原因,也说不上为什么,或许是觉得亲情的意义,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道明的。常常在文章中看到例子,将祖国比作母亲、将老师比作亲人,以示这份感情的深厚,然而,却从来没见过将自己真正的母亲比作什么,因为她就是我的母亲,世上没有什么能跟她相比。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之中,三年饥荒以及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让这个年代注定要在历史上打下它特有的鲜明印记。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母亲出生了。她是家里的长女,又生在这个物资短缺的年代,从童年起,她就免不了要在假期出去做些零工以贴补家用,从钉扣子这等针线活到搬运货物这样的体力活,只要能挣钱,她都干过。
她的青春岁月,正值改革开放前夕,家里依旧是不富裕的,但有一点:外婆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在买衣服尚属奢侈的年代,她就是在这台缝纫机前,满足了许多女孩美丽的梦。直到现在,我的衣服如果穿着不合身,都是母亲给我改的,不管是什么材质、什么款式,她都能轻松驾权,在我的记忆里,就从来没有去裁缝师傅那里改衣服的经历。母亲是个比我更心灵手巧的人,裁缝、针织、手工,无一不在行,她常常在我面前夸到:以前外婆家住的大院里,所有的女孩子都穿过她亲自缝的衣服,人人都赞不绝口。
至于读书,她横竖是学不进的。家里孩子多,父母工作又忙,对她们都是放养状态,只跟着老奶奶解决温饱问题,小孩子爱玩的天性加上又没人引导、束缚,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导致了她在学习上的乏力,高中一毕业,就进了工厂做工,那个年代的大学梦也与她没有什么关系了。
她在24岁时跟我父亲成了家,一年后生下了我。
对于我,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爱。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她极力想为我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她自己已经吃了没文化的苦头,不想让我再来重复她的老路。在我的记忆里,我高中寄宿之前,母亲很少出去跟朋友聚会、家里也很少来客人,原因只有一个:不影响我学习。但其实她是个特别外向的人,交友广泛,性格上这一点,我一点都没遗传到她。学习之外,她支持我坚持自己的爱好,我练字、画画,不管作品多好、多烂,她总是鼓励地说好看,我在公众平台发表作品,她比我还高兴。她对我的培养,不排除有过在我身上去实现她曾经愿望的想法,但我依旧觉得非常幸运,我的母亲能这样恰到好处地顺应我的喜好去支持我、培养我。今年过年回家,我照例给家里写对联,母亲照例给我打下手,看着我写字,她说:自己学习不好、字写不好,但依旧觉得欣慰,因为在我身上几乎实现了她曾经所有的梦想。
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家里姐妹三个,没有儿子,印象里自从外公过世后,娘家所有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一切大事小事皆由她来摆平。在缝纫机面前,她是心灵手巧的女人,但在生活面前,她又是实实在在的悍妇。是那份沉重的家庭担当,造就了她骨子里的坚韧,在我看来,生活中就没有她摆不平的事。2016年年底,我因病住院了一阵子,刚入院的第一天,母亲没来得及赶过来,我一个人在医院,虽然行走都能自如,但其实背负着一些心理压力,加之一切程序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办,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觉得孤独无助至极,那一天我不愿说话,一个人在医院老是哭,日子过得如坐针毡;直到母亲大老远从家乡赶来,不仅生活上给我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心里有了定海神针,她只是在我身边坐下,就让我觉得有了依靠,刀山油锅都不害怕了,她既是我的母亲,也是我眼里的超人。她性子比我强很多,又只有我这一个孩子,对我保护有加,我性格里的温顺、甚至带有一点软弱,母亲也有一定的责任。
母亲有自己的个性,对我保护的同时也不乏严厉,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到现在,若我做了什么错事,只要别人一句“我要告诉你妈妈听”,我就吓得失了方寸。但严厉的同时,她也是个开明的母亲。我的一切选择,她都最大限度地尊重我的意见,不会过多地去干预我,从过去的选学校、选专业,到后来的选工作、选城市,都是。至于催婚,在我家里是绝对没有的事,她不是不着急,是希望我能慎重选择自己的婚姻,不愿给我压力,在她看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如不嫁。
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出现了下岗潮,母亲所在的单位也未能幸免,关门停业了。伤痛的记忆是刻骨的,但还是那句老话,上帝为你关上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母亲凭借她在社交方面的优势再就业,先后经历过酒店、通讯等第三产业,相比以前在工厂的单调枯燥,其实后来的工作更适合她。同样的下岗梦靥,她经历打击之后能够坦然接受、积极面对,她身上的乐观,对我也是影响深远,在我经历学业、工作上的低潮时,能够微笑面对,并且在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进。
母亲前两年退休了,每天打理下花草、偶尔打点小牌、每天坚持锻炼,她跟我一样喜欢自拍、喜欢亲近自然、喜欢那些诗意的表达,隔三差五便能看到她朋友圈的照片更新,我时常自嘲到:我喜欢拍照这臭毛病,一定是源自遗传,这点不用怀疑。在她的观念里,生活最好的样子,并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浪漫刺激,而是岁月静好,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去拥抱生活,生活便会给你怎样的反馈,就像她在签名里所写: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又不算平凡的母亲。我父亲曾说过一句话,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娶了我的母亲、有我这样一个女儿。其实我也一样,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有这样开明的父母、有这样温暖的家。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