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支持绿色金融和碳中和 保险行业如何发力?

A+A-

2021-04-23 09:53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旨在通过世界地球日,唤醒民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并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整体环境。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先后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国家适合气候变化战略》等重要制度文件,大力推动国内气候治理。

  在这一过程中,保险行业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水青山”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保险力量。

  在保险板块,中国人寿集团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巨灾风险管理及金融科技,以绿色保险守护绿色产业发展。2020年,通过环境污染责任险为183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0亿元,为1.3万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财产风险保障近万亿元。此外,中国人寿集团还为投保的森林、草原提供前期预警、中期定损、后期支付赔款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国首创赤潮指数保险、茶叶低温指数保险;为产业发展融资增信,创新绿色信贷保证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中国人寿集团绿色保险险种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也不断增加。

  在投资板块,中国人寿集团将气候变化与环境表现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审慎投资,积极投资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相关领域,通过资金流向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2020年,新增绿色投资306亿元,与华能集团合作成立首支百亿元清洁能源投资基金、与国家电投携手出资设立清洁能源基金,两支股权基金决策规模已经超过120亿元。特别是与国家电投联合推进的国家级清洁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色电力,有效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用能需求。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的2020年ESG暨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线上办公日活人数最高达13.5万,疫情期间云视频日均直播达2200余场。个人长险线上无纸化投保应用率达99.9%,无纸化投保节约纸张约365.6吨。团体业务无纸化投保推广率达97.9%。线上无纸化保单服务超1亿件,无纸化保单服务节约纸张约800吨。利用风能、太阳能、水利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量共851772.14千瓦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720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太保创新指数保险应对气候变化与专业气象科技公司合作,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监测、预报,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防灾减灾行动提供决策依据,为灾害敏感地区和基层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2020年,中国太保在24个省市开展了气象指数保险项目,为5.3万农户提供了超过14.6亿元的气候变化损失保障, 涵盖了蔬菜、水果、茶叶、花卉、中药材、大闸蟹多个品类。气象指数保险以气温、降水、风速等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有效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获得便捷、专业的保险服务。

  中国平安表示,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和服务,例如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及绿色增信保险、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等。针对绿色企业或者绿色项目的保险客户,推出相应优惠政策,例如可再生能源工程、节能改造工程、绿色建筑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林业等绿色项目和工程险等。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表示,保险业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支持绿色金融和碳中和。

  具体而言,一是努力让自身运营平台的碳排放达到30.60目标,二是在资产端,对于保险公司持股、能够实施影响的企业,促使其达成碳中和目标;三是在负债端,保险公司在业务中,主动推动碳中和的实施,包括不去承保高污染行业企业,支持可再生能源企业的保障,以表达保险公司在绿色金融上的立场。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致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