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政策性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福建落地,首单2000万保障龙岩市新罗区试点

A+A-

2021-05-25 17:12

  保险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前,全国首单政策性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已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为新罗区林业产业提供2000万元的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专家认为,传统森林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各类树木,而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着眼于森林所带来的碳汇功能,目的是保障林业所产生的富余价值、生态环保价值、碳汇恢复期间耗损、固碳能力修复成本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价值,是保险行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次积极、大胆的探索。两者结合,将更有利于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促进绿色发展。

  绿色保险的发展契机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即属于“碳吸收”范畴,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称之为“森林碳汇”。

  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然而,由于火灾、病虫害、冻灾等灾害及意外,造成森林损毁事故多发,森林碳汇能力减弱,影响着森林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应对气候变化,阻止全球变暖加速趋势,“碳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领域。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碳汇交易市场平台,逐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活动,使得森林本身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生态服务实现了直接经济价值以外的富余价值。

  5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对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未来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碳交易市场都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

  “当前保险应对气候风险的覆盖率还非常低,过去十年全球气候灾难引起的损失中只有30%被保险覆盖,剩余的保险缺口大概有1.7万亿美元,实际缺口应该更大。与其它金融机构不同,保险的作用是直接对冲风险,是一种对风险重新分配的中介,可以实现风险分散,而且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结构能够更好地匹配绿色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融资需求。”

  何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

  在林业碳汇领域引入保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作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保险标的为投保地理区域内生长正常且管理规范的生态林和商品林。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约定的灾因和强度导致保险标的不可恢复性完全损毁,且损毁林木经过专业换算及约定,达到一定程度的林业碳汇减弱值时,视为发生林业碳汇减弱事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赔款可用于对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与林业碳汇富余价值生产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

  出险后保险公司可借助卫星遥感技术高效监测损失情况,助力与林业主管部门的联合查勘定损,可在灾后第一时间将赔款支付到位,为灾后减损、固碳能力修复争取宝贵时间。

  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的开发并不容易。

  引发森林碳汇能力减弱的灾因繁多,各地域碳汇能力也有所不同,又因森林固碳能力与量值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发生损失很难准确核定其富余价值损失情况。

  因此,即便当前碳汇保险蕴藏着强大的市场刚需,此前国内一直没有相关的保险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有待破解的难题。

  据了解,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尝试将卫星遥感科技监测手段与碳汇理论方法学相结合,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研究与论证,匹配当地林业历史损失风险,建立林业损毁与固碳能力减弱的损失函数模型,将森林完全损毁造成的固碳量损失换算指数化,创新开发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致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