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效率为王”迎接科技金融的春天

A+A-

2018-07-19 17:21

  从汽车到飞机、从电子商务到嘀嘀打车,科技一定是极大提升人类效率的产物。Fintech(金融科技)概念席卷美国金融界,促使传统金融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美国银行业巨头纷纷宣称自己不仅是一家银行,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国外互联网企业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创新服务形式,促成行业变革。国内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全新技术群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到了多个行业与领域。但与国外发展相比,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基于效率提升、规范经营、安全透明、绿色共享,科技金融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一、网络科技发展是一次影响经济底层规则的工业4.0革命

  移动互联使人与人之间的行为相连,线上与线下相连。近年来使用PC机上网的人数不断下降,而使用移动设备触网人数则逐年上升。VR技术不断突破,Pokemon火爆全球,但互联核心理念在设计之初便确定:

  1、提升效率:通过互联网的沟通比面对面沟通更有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处理工、生活、旅游、餐饮、出行等日常活动,大大的提升了行动效率。伴随虚拟现实的不断融合,VR科技产业将有新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强的既视感、更真实的交互体验。

  2、开放:互联网之父拉里·罗伯茨认为,互联网如果不对外开放并收费,万维网将只是众多封闭网络中的一个。网络中加入的个体越多,移动互联的张力越大。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台智能手机,必然造价昂贵且无任何网络交互意义。不断有人加入网络,才能产生更多的内容、信息、数据。

  3、信息爆炸:移动时代不能忽视自媒体、IP泛娱乐、KOL意见领袖的价值。现在,微博平台一天之中发布的信息量就能超过《纽约时报》60年来的信息总和。互联网空间带来一个全新的规则:物以多为贵!传统经济学认为需求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但在互联网时代,需求越多,可复制产品的造价就越低,个性化定制延伸到线上、线下众多领域。

  4、分享经济:互联网之父认为:“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布式网络。因为如果你建立一个中心节点,把所有机器连起来,那么中心节点总是会出问题,会过载并崩溃。因为流量过大,支持不了。”这条规则很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当线上技术与线下场景结合越加紧密时,分享型经济将以无法阻挡的发展势头融入生活。滴滴打车、功夫熊、58同城都是很好的案例。分布式运算让网络下的每个神经元都发挥作用,任何人都可以贡献出自己的过剩资源给他人使用。

  二、基于互联原理,科技金融应向三大方面平衡发展。

  1、DT时代已经来临。

  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1.1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马云认为DT是互联网世纪最了不起的东西,前往银行柜台客户逐日减少,那么与IT技术相比,DT时代的核心,在于“利他”主义:“相信别人比你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相信别人比你能干,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目前,数据对于银行来说变的非常重要,在精准营销、客户画像、盘活存量等领域已被国内银行广泛应用。同时,很多主流银行也开始探索基于传感器、免费WIFI、自助体验机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让客户行为数字更加立体化,传感器能够更好结合当地政府“智慧城市”特色建设。

  2、人工智能不是智能人工。

  正如凯文在《必然》一书中所说,2015年,谷歌DeepMind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他们如何教人工智能程序玩20世纪80年代的阶级类电子游戏,比如“电子弹珠台”(VideoPinball)。他们教它学习玩游戏的方法,而不是具体游戏的玩法。二者有根本的区别!打败李世石的阿尔法狗正是这个可以进步的神经网。

  目前,智能人工在国内主流银行业内刚刚兴起,主要基于网络智能服务,关键词回复等,可以做到教它使用数据仓库。而没有真正教他学习如何构建数据、场景开展客户营销。

  3、个体强大的分布式运算

  “人人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中心”也许这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科技进步,真正服务的对象还是人,职能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被放大,分布式运算符合运行逻辑,让每个个体都自发向目标行动起来,再牛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也比不上几台并联的普通计算机。未来的世界属于“链接”,链接可以是场景、可以是手机、可以是二维码,这将是一张巨大无比的网,以前串联的世界变成并联,并联导致时间、地理、数量的平行,平行的世界让我们的距离为零。

  目前,国内主流银行基于网络平台打造多边共赢生态圈,比如广发金钥匙、工银融e购、招行掌上生活等,IP元素也逐步进入金融领域,客户对于个性化内容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网络生产内容的成本在不断降低,有一部手机随时可以上传分享,在银行网点经常会发现客户喜欢去找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客户经理购买理财产品。金融IP“网红”同样会帮助到传统银行转型,有效吸引客户,因地制宜、公开透明、责权到人的开展营销,比如工商银行“智惠女神”,系统内外人气宣传,营销传统银行触不到的客户。

  金融科技从趋势上是对人类效率的提升和帮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运算三个方面在金融领域的有机结合,将帮助我们更好的链接起客户、资源、商户,最终形成更加立体化的金融生态圈。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高云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