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江苏某知名集团去年向员工推销了一款年化7.5%收益的内部理财,结果产品到期钱拿不回来。
在理财APP上显示的是产品延期兑付半年。
虽然不清楚最后能否兑付,但该集团这两年确实频频爆出财务危机。
购买的产品的员工很不淡定,因为部分人当时是被“强制购买”的。
大家不敢告公司,毕竟饭碗还在人家手上。
网上看到截图,一个比较极端的员工放话说身家性命都在理财里了,到时候钱拿不回来就跳楼。
看完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打工人实属不易。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种雷,叫专坑自己人。
柒妈我闯荡江湖十几年,见得还挺多。
举几个我亲眼所见的案例:
1、投资投成了房东
一家全国50强房企暴雷,总部就在我家对面,去年二十几个员工在楼下拉横幅讨债。
起因是该房企几年前,拉员工投资了一个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承诺给保底收益,少的投了几十万,最多的投了300多万元。
结果小城市房子不好卖,这家公司还有不少楼盘烂尾,钱也拿不回来。
据说最后给出的方案是要么用房本抵债、要么按本金八折结清,但都要签署收入和利息豁免协议……
教科书式的投资投成了房东……
八卦一句,当时这家公司总部是真的有人跳楼,还上了新闻。
是不是他们的员工我不知道,柒妈我网上吃跳楼瓜,发现瓜在家对面,吓的好几天睡不着觉图片。
2、原始股的大坑
亲戚在一家科技类创业公司做管理,说是要规划创业板上市,让管理层认购原始股,亲戚投了有20万。
后来公司上市无望,她也离职了,钱到现在也没拿回来。
3、承担无限责任
这个案例最惨,朋友的妹妹几年前在美容院工作,老板觉得她表现的不错就白给了一些股权(大家看!又是白给股权),同时让她做其中一家门店的“个体工商法人”。
后来她离职了,也忘了法人这码事,最后莫名其妙被告上了法庭。
由于疫情美容院倒闭,前员工讨薪。而她作为唯一留存的“个体工商法人”,承担无限责任,最后赔了钱。
4、投资投成了股东
第四个案例比较沙雕,是一家保健品公司,觉得国内上市难度太大就跑去美股IPO。拉了员工、亲朋好友一起搞,准备割一波资本主义韭菜。
公司股价从上市5.5美元,一路狂跌到2块。结果自己反被资本主义割了韭菜……
我一土豪朋友投了1000万——炒股炒成了股东。
为了股价涨回去他也很拼,最近开始帮这家企业做战略规划拉业绩,这是真股东!
总结:
大家对企业的“内部项目”、“原始股”如此热衷,是因为这些年中国诞生了不少“暴富神话”,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
每一个都是连公司前台、保洁阿姨都能一夜暴富的故事。
但一定要记住,这些神话和绝大多数打工人毫无关系。
首先自己公司经营的怎么样,心里没点数吗?
没数百度一下也行啊!
如果经营的好,原始股属于创始团队和核心高管。他人若想获得公司原始股,只能通过增发扩股的形式获得,增发扩股是私募性质,也只面向少数公司和少数人,如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腾讯、阿里的原始股,也是面向长年限、高级别的管理层。如果你在的公司确实牛逼哄哄,自己的工作年限?啥级别?心里没点数?
大张旗鼓面相所有管理层、员工认购原始股、众筹项目、高息融资的,十有八九就是——公司没钱了。
大家再动脑想一想,企业是有融资渠道的,要么找银行借钱,利息还很低、要么对外发债。
能向你借钱融资的,肯定是银行不给借了,也没有了对外发债的资格。
类似X宁这样的大企业,动辄几万的员工,内部融资几个亿分分钟到手。但员工的钱包……呵呵就危险了。
辛辛苦苦在企业做打工人,加班加点、赚不了几个钱还赔上存款,实在不值得。碰到类似事情的,自己掂量掂量~
这里再提一句,市场上面向大众兜售的原始股。不管是通过中介、还是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股权交易机构”等名义出售的,统统都是骗局,不要上当。
而且这种骗局特别喜欢忽悠咱爸咱妈。
大家都吐槽股市风险大,但股票特别是基金,跌了叫“浮亏”,你的投资标的好,放个几年还能涨回来。
这种坑随便踩一下,都是“血本无归”!
投资风险无处不在,各位宝宝听柒妈的,悠着点儿!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杨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