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清华五道口朱俊生:保险要将对消费者的价值创造作为发展核心

A+A-

2021-06-02 11:25

  “当前,保险业正处于艰难的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障碍是功利笼罩下的浮躁、冲动及短视。推动保险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需要秉持和恪守保守主义经营理念与监管哲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为此,朱俊生表示,高质量发展需要秉持保守主义经营理念。保险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经营者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但股东贪大求快的压力、任期制以及现行一些经营理念及其主导下的考核机制,都容易使得经营者具有短期行为的偏好,行业长期存在“唯增长”的导向与“保费冲动”的强烈偏好。对规模的偶像崇拜使得坚守转型战略的经营管理层很难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各方面的压力。但“看得见”的短期终究不可持续,“看不见的”长期才重要。要超越狭隘的发展观,摒弃对保费收入规模的偶像崇拜,将对消费者的价值创造作为发展的核心;提升专业化经营的水平。

  市场并非不可知,但是绝对大于每个经营者的已知。由于不能预测未来,所以必须专业经营,只有专业经营才能“专注”,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重建市场伦理,市场主体承担起自律的责任。市场不仅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更是一双隐形的眼睛和一个责任制度,敬畏之心和信仰是建立市场声誉机制的伦理基础。

  朱俊生建议,高质量发展需要恪守保守主义监管哲学。我国保险市场被监管政策高度塑造。监管哲学决定了监管目标,要以终为始,在开始就将终点置于心中,以清晰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指导日常的监管行为。

  为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保险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促进保险发展的质量作为基本的政策取向,更加重视保险业的结构调整、基本功能的发挥以及效率与竞争力的提升;相信并利用市场内生的风险释放机制,通过市场出清及时释放风险;减少并明晰行政职能,给市场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有效发挥其作为试错过程的作用机制;减少管制,彰显企业家精神;实施竞争中立的监管政策,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和效率。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致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