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盲盒现在已经热起来了,而且还能炒,就和炒鞋一样可以得到丰厚的收益。据说,有一些人已经在炒盲盒中得到了十几或二十倍的回报了。而且从身边几个盲盒粉丝来看,好像他们与热衷炒球鞋的那群年轻、冲动的直男还不一样,这些喜欢炒盲盒的人还带有比较浓的感情因素。
可能你也听一些人说过,除了一些大IP衍生出来的盲盒外,“市场上大部分的盲盒,一没设计感,二没品牌赋能,三没使用价值。你说它有收藏价值,我也找不出收藏的点,是材料值得收藏?还是人物角色值得收藏?一个工业化可批量生产的玩意儿,我真的不知道它怎么就被炒起来的?!”
事实上,此言差矣。盲盒并非像上述的网友大咖说的那样“三没”。关于设计感,盲盒内的玩具都是由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角色,不凡业界小有名气的设计师出手设计,除了设计动漫、影视作品周边等成系列的玩具外,其它的盲盒里面装的也都是当下最具潮流的,且广受欢迎的设计角色。比如,目前最火的盲盒设计有索尼天使、乐高小人、泡泡玛特、独角兽、毕奇、little amber、吾皇万睡、actoys猫铃铛、lego迷你人仔、sml盲盒等。
从这些比较热门的盲盒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亚文化的代表。如果你在二次元呆了一段时间就知道,盲盒一点也不稀奇,它诞生于日本,名字叫mini figures,后被称作blind box,属于小众圈子的娱乐玩具。很多玩家都是把感情带入其中收集或者炒盲盒的。这也像大众养宠物那般,谁都认为自家的猫是最可爱的,自家的狗狗是最活泼的。
情感需求的价值
事实上,当我们找到一个产品,可以把感情寄托里面,这个产品它有设计有色彩,把玩的人也能通过交易和交换得到愉悦感,甚至产生更深的感情,那么这个东西就有点厉害了。现在炒盲盒,其实就是人们一切都围绕着盲盒发酵出的一种情感需求,很多人都无法抵挡情感的侵袭,即便获利没有炒球鞋那么大,但却比炒球鞋的人陷得深,也是炒球鞋的人无法体验的那种情感需求。
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人们情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盲盒可能成为一种持续的热度,虽然没有炒球鞋那么火爆,但是也许可以比炒球鞋走的更远。
说实话,炒盲盒能真很多钱吗?不一定,追高的人甚至会亏本。但是换个角度来想,一切就自然得多了。所谓有钱难买心头好。前不久,天猫发布的首份《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显示,天猫上一年有近20万“硬核玩家”在盲盒上年花费超过2万元!一位网友表示,她是纯属喜欢,没有想过要投资什么的,每一款都是她的心头爱,即便是抽到了重复的,她也会继续留着,有时也会和朋友交换,但是不会出售,现在前前后后已经花了5万多元用于购买盲盒。
投资和收藏都不可靠
或许炒盲盒这个玩法还可能会持续下去,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一种投资途径,因为炒盲盒收益真的不好控制,市场太小缺乏容量,一不小心甚至就套住了赔本。我们不妨就把它当成一种潮流的新玩法,如果过度投资投入就会失去它的本意。
今天我们要如何理解收藏?
因为炒盲盒这个事情,我也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收藏投资。就说一说我自己的收藏吧。本人也喜欢收藏,我就收藏了很多手动的机械镜头,我也有很多的南红玛瑙,我也是北京当地较大的这批收藏南红玛瑙的玩家之一。
我有很多朋友也进行这种收藏,当然这些藏品在前几年高峰的时候价格非常高,比现在市面正常价格可能还要高出几倍,不过我喜欢,基本上很少出手,也对此给予了许多感情,就特别热衷收藏这些物品。现在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收藏品在市场价格还是比我那几年入手的价格要高,而且应该不太可能再跌下去多少。
我当然很高兴,但是不是因为它们值钱,我是不会把收藏品当成一个发财的工具,也不会只觉得我是把它们当成一个证明我眼光的物品,而是寄托了我的其它感受,和反应我的某种愉悦心情的这么一个东西。可以触摸,可以感受,这种实体的存在,让人能够体会到某种大自然的妙处,某种人与外界的接触,我认为,这就是收藏在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一切的大背景下愈来愈突显的价值!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陆新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