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测你的前世是什么人?”“测一测你的左右脑年龄”“输入你的生日,来生成你的性格标签”...

这些测试类小游戏,大家一定经常能在朋友圈见到。出于好奇心和娱乐性,很多人会去尝试一下,点击进入程序,填写设置的选择题,得到属于自己的测试结果,然后分享到朋友圈。由于这类小测试快速、有趣,往往会在朋友圈风靡一段时间,引发吃瓜群众的点赞和讨论,不亦乐乎。
然而,小编却想提醒大家,这类游戏,还是尽量少玩。
拿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测一测你的左右脑年龄”这个小游戏来说一说。有人发现,尽管两次测试选择一模一样的选项,得出的结果却是两种。很快就有网友称“扒出了”这个小游戏的测试代码,发现左右脑年龄是随机分配的数字,而并非是根据所出题目科学分析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结果往往是随机生成的,吃瓜群众们只是被大大地忽悠了。
被忽悠还不算完,来看看这些小测试背后是什么:
在开始测试前,我们一般会看到弹出来这样的授权登录界面

或是在测试题目中让我们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生日、QQ号、手机号等
而当我们选择了允许或主动填写时,意味着我们默认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泄露给了不怀好意的人。
也就是说,所谓的测试其实是一个幌子,它们真正的目的是用于窃取用户信息。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姓名、生日等不算是很敏感的信息,没有太大关系。真的是这样吗?
目前信息泄露现状很严峻,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银行卡信息盗取、买卖等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填写真实姓名等,相关信息可能与社交账号产生关联,或与诈骗黑库里的其他信息进行匹配,身份信息就可能被倒卖,被不法分子所掌握。
不法分子掌握你成套的信息后,一是用于精准营销,造成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二是用于诈骗,配合花样百出的诈骗剧本,造成资金损失。因此你轻则要面对垃圾短信或诈骗电话的骚扰,重则面临财产安全性的风险。
目前如“测一测你的左右脑年龄”等程序已经被停用。
看完这些,你还敢玩这类测试小游戏吗?小编在此提示大家:
网络空间隐藏着很多的陷阱,我们应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少一些权限的允许和信息泄露,多一些谨慎和思考,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口中羔羊。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汪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