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银行应对网络经济挑战的措施和实效

A+A-

2018-10-12 15:09

  商业银行经营客户时的主要矛盾是客户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与银行产品、服务“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难以统一。为应对金融科技浪潮冲击,各家银行纷纷大力推进“智慧银行”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构建移动应用场景。

  主要通过银行系APP对接热点应用,或创造海量客户日常生活所需的应用场景,使之需求得到满足,与客户产生更多金融数据。与之相比,目前热门互联网公司旗下APP均由“大而全”向“小而美”的个性化精准服务转移,更专注于客户的某一项需求满足,银行在生活应用“精细化”场景构建方面一是不专业,对用户需求把握不准确,对政府未来发展规划不知情,导致竞争力不足;二是管理不足,场景量大质低,没有长远的战略布局、建设标准、资金支持及推广计划;三是缺乏运维,没有做到客户专属化、个性化及线上化的持续经营。
 
 (二)提升服务质量。

  为打造精益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客服、网点机器人及标准化服务来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价值体系。目前在发展中存在四点问题,一是目前银行服务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商业银行正处在流程化银行向标准化银行转型途中,个性化服务仅建行一家且处在探索阶段;二是规模、利润考核为先,银行客户经理重产品销售,轻后续客户跟踪和增值运营,难以真正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三是员工思想观念落后,体制内员工普遍年龄较大,对借助新工具、新理念、新知识开展客户营销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弱;四是银行客户运营体系严重落后,以上门走访、信息推送、电话外呼为主,人员调整后经常导致某类业务停滞。

 (三)加快构建智能渠道。

  拓宽银行与客户的交互面,在线上通过创新升级金融类APP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现实中,银行移动金融APP发展任务往往由线下网点承担,以线下模式推广线上应用限制了APP的创新营销,很难做到地、州、市、县各级网点周边金融场景资源的分布式发展;线下智能网点,主要以设置自助机具、智能机器人、综合体验区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由于人群地域习惯不同,推广中存在客户被动接受的情况,缺乏“人气和温度”导致银行网点客户流量越来越低。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高云翔)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