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错!又有一家公司融资1亿做生鲜

A+A-

2020-07-10 09:17

  超市生意真的饱和了?

  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连锁企业,都在关掉一些不盈利的门店,看起来,超市确实不好做了。

  不过,一边是部分超市关掉不盈利的店,另一边则是新力量凶猛地冲进来,而且有些公司目前做得还不错。

  最近,起家于厦门的元初食品又拿到了一笔投资,来自麦星的1亿元。

  据公开信息,截止2019年10月31日,元初食品的门店已覆盖厦门、大连、泉州、深圳等地区,目前已有各业态门店累计105家,年销售额在10亿元量级。

  此前,元初食品宣布摘牌新三板后,一度引来外界疑问,很多人可能不看好。后来的情况看,元初食品对资本市场的态度趋向务实,目前倾向于提升零售基本功,进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元初食品于2011年7月成立,起家于福建厦门,其核心业务是以“连锁超市”为渠道的食品零售。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围绕主品牌元初食品社区生鲜超市,其一共形成业态矩阵有以下几类:

  1、元初食品(98家门店):面积100-300平左右,提供健康的三餐食材,贴近社区,服务对安全食材有需求的客群,强调现场体验;

  2、吾食初便利店(3家门店):面积100平左右,品类侧重水果及自有品牌干货,填补元初食品的选址空隙,服务有便捷性需求的人群;

  3、元初食堂(2家门店):以店内档口设计,提供各类堂食餐饮,有海鲜粥、各类米粉、汤等,服务没有时间做饭又想吃新鲜食材且价格适中的餐食的人群;

  4、前置仓(3个仓):外送服务为主,通过自建的IT团队开发元初到家的小程序,多时段配送零售+餐饮的品类组合(包含早餐到夜宵),想以高粘性的餐饮品类吸引线上客流。

  尽管生鲜超市赛道涌入玩家多、同质化程度高,但元初食品还是有它的亮点,比如自有品牌就做得很不错,这是大多数商超没有做好,或者根本没有做的事情。

  目前,元初食品开发了“元初”、“元童”、“元实”、“元和”、“Sunfreesia”、”Sunnborg”等多个品牌,SKU超2000个,其店内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接近60%。

  而很多大卖场,自有品牌占比不超过10%,便利店在20%-30%左右。

  之前联商网有一篇文章有过介绍,在元初食品第100家超市里,300多平方米的店铺,重点商品突出,自有品牌商品显位,商品介绍简洁明了,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达到了60%,应该是国内超市企业中占比最高的了。在小小的店堂里,竟然有7个档口销售熟食和餐饮品。

  这种模式在国外能找到相似的对象,比如超市Whole Foods和Trader Joe’s。前者被誉为“美国食品超市界的顶级精品、有机产业的爱马仕”,后者则同样定位于精品食物超市,售卖有机食品、原料,但定价比Whole foods低。

  两家的目标客群有一定的相似,那就是对食品的品质有较高要求的人群。

  在2018年最受美国人喜爱的超市评选中,Trader Joe’s位列第三。此前RET睿意德在其分析文章中提到,Trader Joe’s主推高质量且平价的自有品牌商品,故此备受欢迎。

  在Trader Joe’s店内,自有商品占比超过80%,自有商品能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以及“新奇、别处难寻的美味食品”的独特体验。

  类似的,元初食品国内采取的策略是:推自有品牌商品、自建零售渠道、自控供应链,主推对食品有较高品质要求的社区家庭用户。

  而要做好自有品牌,供应链是绕不过去的坎。

  元初食品的前身是厦门天酬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以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各国的华人超市和中餐馆为目标顾客,向他们提供南北干货、调味品、米面等中国食品,曾经获得过粮食加工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坚果制品及水产制品五大类产品分装的SC生产许可资质。

  作为贸易公司,他们出口商品的标准必须符合出口与进口国两国的商检标准,这样元初就比一般的零售公司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的标准高了很多。后来开发自有品牌时,元初动用了之前积累的食品资源与加工资源。

  元初团队称,由于国际食品的标准往往非常严格,因此近20年的出口贸易经历,沉淀了大量国内的优质供应商资源。门店早期的商品,就来自进出口公司的爆款单品,比如木耳、香菇等。

  元初还有一些亮点是,比如他们的中国月饼,一年365天都会在亚马逊上面销售;他们的冰鲜鱼会告诉你是钓的、网捕捞还是养殖的,会告诉你产品的产地、气候、纬度等生产条件信息,许多的商品都突出了地理标志,国际的、国家的,本地的。

  据公开信息,下一阶段,元初食品的发展策略分为两步:

  一步是出海战略,2019年内,元初食品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开设2家门店。

  之所以首站选择加拿大,一方面是当地有较为浓厚的华人市场氛围,另外,因为元初通过出口贸易,在北美有20年的食品交易基础,对市场有比较深的了解。

  此外,元初的出海战略还包含产品研发的出海。目前,元初食品已在欧洲(德国汉堡)和北美(加拿大温哥华)建立了自有品牌商品的研发中心,通过当地供应链资源开发了多个爆款商品。如罐装啤酒(售价4.9元)等。

  另一步是推进“到家”业务,元初食品目前已设有3家前置仓,以及小程序“元初到家”(覆盖所有门店)提供到家服务。

  元初在到家业务上打出的差异化是,以预订制的形式,销售比较稀缺的生鲜产品,例如福建东山非标准化、当天最新鲜捕捞的头鱼头蟹等等。

  我认为,哪怕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只要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放大自身的优势,同样可以吸引客户,打开局面。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聂鹂莹)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