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网友发布的“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的遭遇引发了热议。该网友称其在7月30日凌晨5点多一觉醒来,发现手机遭到了“短信轰炸”,一看竟是接收了来自网络支付平台、银行等的100多条验证码,各类账户都发生了资金损失,并在相关平台被冒名借款。
这个案件之所以引起大多数人的恐慌,在于它跟一般的电信诈骗相比,不需要受害人进行“点击陌生链接”、“无意泄露验证码”等自主操作行为,而是在夜间受害人毫无防备、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卷走多个账户的大笔资金。
针对该网友的提供的情况,相关机构经过调查,认为该受害人存在被不法分子进行了“GSM劫持+短信嗅探”的可能性,那么这种不为人所熟知的诈骗攻击是如何进行的呢?
原来,不法分子通过“GSM+短信嗅探”的技术,只需要在一台伪基站状态下,捕获受害人手机号,启动短信嗅探设备后,能嗅探到基站范围内所有2G信号下手机收到的短信。同时,利用非法购买、社工手段等手段获取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进而使用这些信息+劫持的短信验证码盗刷受害人账户进行网络诈骗。
如此说来,面对短信嗅探,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呢?其实也无需过于恐慌,相关机构表示,实现盗刷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光劫持短信验证码还不行,同时窃取需受害者配套的的各类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
2. 受害者的手机号运营商为2G的GSM制式,方可被嗅探;
3. 受害者手机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也是不法分子选择后半夜作案的原因;
4. 受害者的手机需开机并且处于2G制式下。
尽管这种诈骗攻击的成功概率不高,但防范之心不可无,我们还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 平日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切勿泄露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平台账号密码等;
2. 如无必要,睡觉前直接关机或者开启飞行模式,或者关闭手机移动信号,只连接WiFi;
3. 尽量关闭短信的云同步功能;
4. 若疑似遇到短信嗅探攻击,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银行卡和支付账户,如遇盗刷尽快冻结银行卡并报警。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汪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