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首个跨境应收帐款交易所上线 供应链金融如何非标转标

A+A-

2021-05-18 10:28

  近期,处在金融与科技交叉的十字路口的供应链金融在金融工作中被频繁提及。《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预计2021年供应链金融规模有望达到17.45万亿元,供应链金融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不过,随着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供应链各经营阶段的资金缺口这块“木桶短板”显现。这主要是由于先货后款的赊销在结算方式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制造业、跨境电商等领域。而这种上游供应商需要为下游企业供货,下游企业在规定账期内为上游供应商还款的模式,就导致大批应收账款的出现,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先货后款常常造成资金链断裂危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业内解决应收账款融资的平台、机构不在少数,如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就已经牵头组织建设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建立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机构,如怡亚通。但以交易所形式试图将参差不齐的应收账款转化为数字化资产,使其更具流动性并能迅速变现,这个解决方案此前存在空白。。

  亚洲应收账款交易所AREX(Asian Accounts Receivable Exchange,以下简称”AREX”)这家于今年2月上线的全球首家的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资产交易所,注册地在新加坡,其解决目标瞄准了跨境贸易应收账款。但其实,AREX的出现也为国内探索应收账款融资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价值。

  近日,AREX首席战略官杨燎原博士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全面解读了跨境贸易应收账款融资市场,以及这一全新交易所模式背后的技术与生态创新。

  交易所——应收账款数字化更进一步

  据悉,根据2020年的统计估算结果,全球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规模约为13.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大概规模2.3万亿美元,在赊销的影响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巨大,因此催生了跨境贸易应收账款融资需求。

  杨燎原指出,交易所本身是市场化程度特别高的场所,同时也意味着交易的双方要在这个场所集中,其中一方是资产的拥有者,资产的拥有者主要就是广大的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小微企业,另外一方是投资者,他们可以在交易所这个平台自由交易,通过买家投资资产的方式令融资方获得融资。

  此外,交易所必须达到所有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其交易规则所有参与方都认可且遵守。交易所本身扮演的角色更为复杂,但同时更具优势:

  首先,交易所交易更为高效。杨燎原指出,“不同于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交易所本身是综合运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建立起来的科技平台,是完全的线上化交易。其次,数量众多的企业聚集在这个平台交易,双方的投资融资需求很密,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买卖双方很容易找到对方,能够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原因在于真正将跨境应收账款产品化后,会持续不断的产生订单,企业可以更高效的持续融资,投资者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择投资期限,整体的交易会更加高频,符合应收账款融资的本来特点。

  而这个新的产品和模式之所以能够出现,一方面得益于底层的金融科技,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据杨燎原介绍,AREX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此外,AREX包括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数据中台,能够提供数字交易、智能风控等PaaS服务。

  ARS——应收账款标准化产品落地初探

  此外,对于交易所来说,交易的透明、高效、规则统一都要求交易的资产标准化。推进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如何将应收账款这样的资产转化为标准化产品,对业内的借鉴作用恐怕更大。

  2019年,是供应链金融颇受舆论压力的一年,7月,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披露,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34亿元人民币产品,为承兴国际控股关联方提供供应链融资,此案件系精心策划、酝酿多年的诈骗案件。紧随承兴系之后,福建闽兴医药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造假曝光,包括中原证券、国联信托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均被卷入其中,涉及资金规模可能超过22亿元。

  在过去几年中,供应链金融站在风口上,从B端到C端都布局颇深。但2019年前后几起著名的供应链金融“暴雷”案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行业存在着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包括虚构、虚增应收账款,债务人履约意愿及履约能力难以估计等,虽然供应链金融产品走向标准化是业内期盼,但实现却并不容易。

  杨燎原告诉记者,AREX在其AR投融资服务中成功推出了标准化产品ARS(Accounts Receivable Securitization),即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而ARS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与AI技术,将各类应收账款合并形成底层资产包并实施证券化,由投资者按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投资。根据杨燎原介绍,实现标准化很不容易,而得以标准化的过程主要包括资产验证、资产评估、资产定价、打包分层、发行等多个环节。

  在资产验证方面,杨燎原表示,“资产的验证,要验证贸易真实性,这样的资产验证是多维验证的,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业流这四流形成一个闭环来相互验证,同时,这也使得多个第三方机构可以共同交叉来验证这个资产”。

  “在验证完资产的真实性后,就需要依靠AREX平台上自有的bMARS风控模型和平台上的其他多个信用评级机构,来多维的评估资产”,杨燎原说。bMARS是AREX自主研发的风控模型,杨燎原介绍道,“bMARS的核心在于一个独特的算法技术,是基于中小微企业的商业行为数据而非财务数据从5个维度分析行为模式。我们也会应用遗传算法,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会有不同的模型,是按需研发的”。

  在资产定价方面,杨燎原说,“由挂牌机构根据验证和评估结果确定价格,挂牌机构可以是券商也可以是其他愿意参与到这个环节的机构,而且定价过程是透明的,并不会是一个‘黑匣子’”。在定价完成之后,“可以根据国际贸易的行业,或者根据在不同时间段的融资需求进行不同的分割并且打包”,杨燎原说。而经过种种处理,资产就不再是原来参差不齐的非标准化资产了。

  在杨燎原看来,探索跨境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过程中,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令中小企业享受到可以便捷交易的证券化产品的福利。此外,也通过融资端数字化的倒逼,促进了传统贸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有价值的投资领域,虽然很垂直,但未来的规模也不可小觑。

  而在未来,进一步希望助推出现的是应收账款能产业化,将体量巨大的应收账款资产进一步激活,通过与平台各参与伙伴共建生态形成产业化数字化,如果这一愿景得以实现,或对国内的应收账款融资也将有更大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对于目前这个刚刚起步的交易所来说,从战略目标来看,AREX还是比较审慎。原因在于,市场虽大,应收账款资产却良莠不齐。作为交易所,首先是选择最优质的资产,先实现数字化,再逐步推动整个市场完善和发展。

  杨燎原表示,“预计今年平台上的注册的应收账款的资产是50亿美元,明年预计100亿美元,后面差不多150亿美元”,将会保持这样一个发展速度。不过,杨燎原也补充道,“平台目前将首先筛选最优质的资产。这是因为我们平台的建设是需要分步骤的来实现,包括市场认可度,特别是各方真正对接起来的这个步骤,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我们需要一步步地建立生态,一步步地来”。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侯潇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