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LPR利率继续下行,但是幅度低于预期

A+A-

2020-05-26 17:15

  2020年4月20日,中国4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85%, 3月为4.05%。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4.65%, 3月为4.75%。

  一年期LPR降幅20BP,与预期相符,五年期LPR降幅为10BP,低于预期。

  考虑到4月15日央行把一年期MLF从3.15%调降到2.95%,降幅为20BP,市场预期4月20日的LPR也会同步降20BP,但是最终5年期LPR只降了10BP。

  由于LPR利率=一年期MLF利率+银行报价利率。

  五年LPR利率降了10BP,一年期MLF利率降了20BP,也就是说,银行的报价利率调升10BP。

  这个就有意思了。

  银行为什么会调高10BP的报价利率?

  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银行自身有盈利需求,报价利率下的太快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稳定;另一方面是抑制国内目前存在的房地产投机现象。

  我们先来看第一方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发展报告》,银行业进行了各个情景下的压力测试

 

  宏观情景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轻度冲击下,9家参试银行未通过压力测试;重度冲击下,17家参试银行未通过压力测试。

  其中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轻度冲击为银行业息差降低26个BP,重度冲击为息差降低67个BP。

  所以现在要保护银行业整体的稳健,就要保护银行业的息差稳定。

  目前当然没有到重度冲击的情况下,但是我们要做好准备。

  由于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仍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仍然不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需要较高的贷款利率来保证整体的盈利空间稳定。

  中国的金融体系,目前仍然是银行业为主导。银行业总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91%左右。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本质就是银行体系的稳定。

  保护银行业的息差稳定,就是保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另一方面,尽管全球疫情愈演愈烈,但是中国的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仍然稳中有升,其中深圳的房价出现了意外的大涨。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个别城市的房地产大涨会出现资金的虹吸效应。

  目前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对很多企业发放了无息甚至贴息贷款,发放这些贷款是希望能够扶持小微企业,激活制造业,进而恢复经济活力。

  但是实际上,国家发放的这些贷款并没有真正进入制造业,而是通过不同形式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虽然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也很多,但是房价过高最终会伤及金融体系的稳定。

  这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

  由于房贷利率已经参考LPR利率,所以LPR利率基本上可以看作房地产相关贷款的成本。如果LPR利率下行过快,显然与“房住不炒”背道而驰。

  所以,央行把一年期MLF利率从最高3.3%一路下调到目前的2.95%,下降幅度达到35BP,而五年期LPR利率只从最高4.85%下调到4.65%,下降幅度只有20BP。

  这种不对称的降息方式,就是想通过利率的方式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不想让房地产市场过热,让资金能够进入实体经济。

  从我们的政策来说,已经把能用的都用上了。

  宽货币的本质是把钱变便宜,宽信用的本质是让需要钱的人拿到钱。

  从精准滴灌到大水漫灌,钱实际上还在金融体系里。如何把钱从金融体系里推到实体经济中,考验着决策者们的能力。

  看着成片成片的小企业小店倒下,我一直在想,一季度那些天量贷款到底给谁了。

  如果从资产的性价比来看,股市的机会其实大于债券。现在债券的机会就像在铁轨上捡钢镚,一不小心火车就飞速开来。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黄玉娥)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