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是最难就业季,它到底有多严峻?一方面是受疫情冲击的市场高失业率、低岗位需求率现状——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全国停摆近两个月,就业市场出现疲软,很多企业都取消了春招计划。同时,根据BOSS直聘等其他招聘平台发布数据显示:面向2020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环比增长16%,但同比仍然下降44%,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相比2019年收缩了52%。
一方面是新增的应届生就业需求,而且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874万,比2019年整整多出40万,这个数量堪称近年之最。今年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我们来继续给你支招,让你找工作心明眼亮,那就是除了“三要”(要选城市、要选行业、要选上司),你还要注意三个“不要”。
第一,不要挑待遇
其实一个大学生刚毕业进入社会,能拿到多少工资,在哪个行业哪个位置,大概都是看得见的,它不会因为一个人长得帅一点,学历高一点,他就能比别人工资高多少,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大平台,人力价格也都是透明的,你大可不必为了一个月的工资多300元多500元,就选择那个看上去收入高的工作,因为你可能丧失的是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
例如,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在7月9日发布了《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报告揭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4295元。
所以找工作,是要选城市选行业选老板,但是切记不要被收入左右,不要因为多几百少几百,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进一步讲,找工作本身也是一件锻炼能力、需要从零开始学习的事。例如前程无忧2019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双一流高校中,27.5%的毕业生在秋招期间投递简历的数量在5份以下,34%的毕业生投递简历量在5-10份,25%的毕业生投递11-20份简历,还有13.6%的毕业生需要投递20份以上的简历才能找到工作。
据统计所有的毕业生发现,24.5%的同学用1个月找到工作,20.5%的同学用2个月找到工作,26%的同学找到工作需要3个月,而有29%的同学用了4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找到工作。
而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周期这块的数据为,51.5%的同学在1个月内找到了工作,16.3%的同学花了2个月找到工作,8%的同学花了3个月找到工作,24.2%的同学花了4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找到工作。
所以,不管是哪一年,不管是不是985,求职都不易,平常心,认真、努力,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
第二,不要挑职位
不要觉得一上来,工作职位就得找吃香的喝辣的,就得特别风光,能出境,可以做直播,可以买各种卟琳卟琳的奢侈品,你不要被那种太炫的东西和鸡汤带走。你要想的是,你要学东西,而不是为了一个头衔,或者为了一个看上去很光鲜的形象,你更加要做实自己的能力,因为大学毕业出来,大家都是大学毕业,其实大家学的东西差不多,你再聪明,你也需要在未来再学习。
所以我们讲了不要挑收入,不要挑待遇,第二就是不要挑职位,不要挑头衔,其实给你一个总监、大区经理的职位,你要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做起来,所以你要挑一个能有学习机会,能有成长空间的职位,不要把一些虚浮的东西当重点。否则你会失去很多时间,还得回头补课。当然,就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个深刻的教训了。
第三,不要挑工作的难,你需要的正是它
据说,人类有史以来,发自内心都想找活儿少高薪离家近的工作,可是现实中肯定没有这么理想的职业,你也不要一上来就觉得工作特别难,觉得我要去跑街,要去求人,你要想,每个都是你的学习机会,年轻人就是因为脸皮薄,就是因为在家里都养尊处优,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其整个成长过程都没有很多匮乏,所以会觉得工作难,觉得见人难、求人难、开口难,写程序也难,但正因如此才不要怕难,不要抱怨难,因为难的事才能锻炼你,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难,什么时候难呢?
这一届毕业生面临着一个最严峻的就业期,但是找工作也有高招,就是一定要懂得这三个要——要挑城市,要挑行业,例如未来10年20年都有很好发展趋势的行业,包括我们讲的高端制造,包括跟互联网有关的,包括服务业里面的高端服务业,选对有将来的行业你也才有未来,第三点是一定要挑一个你能够跟得上,能够带动你往前跑的上司、领导,哪怕他能带你跑一两年,你也值了,因为你跑起来后,都好办。三个不要——不要挑待遇,不要挑头衔,更加不要怕难,这样你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当年也是写了无数求职信,找了很多跟工作有关的人,最后才终于突然间有一个很普通的职位,跟着才走到今天,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也是真正的实践出真知,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三要”和“三不要”这样的意识,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提前布局,日后也能领先一步!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陆新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