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通威股份阳谋:120亿大手笔扩产确保规模优势,新建高效电池项目或走N型技术路线

A+A-

2022-04-08 10:49

  连续五年出货量第一的全球光伏电池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又有了大动作。

  日前,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通威太阳能)拟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在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投资建设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总投资预计120亿元。其中,一期16GW电池项目投资约60亿元,力争于2023年12月底前投产,二期16GW电池项目将根据协议约定择机启动。

  通威股份为什么再度大手笔扩产电池产能,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战略考量?

  “基于行业高速增长预期,公司正围绕打造全球清洁能源运营商的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巩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龙头地位的中短期战略目标,稳步推进旗下高效晶硅电池业务的持续发展。”4月6日,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此次投资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就是“为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晶硅电池产业的规模优势,持续巩固在该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电池扩产阳谋

  目前,通威股份已经构建起“上游多晶硅--中游电池片--下游电站”相互协同和支撑的光伏产业链业务战略格局。

  据第三方行业分析机构PV Infolink 统计,截至2021年末,通威股份的电池出货量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

  从InfoLink数据库观察,全球前五大专业电池厂在2020年的出货年增率达到81%,而2021年出货年增率则缩减至36%。数据表明,在垂直整合厂积极扩张下,专业电池厂的销售持续受到了挤压。

  “在上游硅片及下游组件两端同时挤压的背景下,通威股份等电池行业巨头可以借助光伏产业链垂直整合来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某券商电新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通威股份已经是全球光伏电池片的绝对龙头,但还是需要通过扩张来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通过降低成本来挤压竞争对手生存空间。”

  对于公司继续大规模扩产的原因,上述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不断增长,产业链需要继续扩张来满足市场需求,凭借规模、成本、品质等综合优势,公司拟通过产能扩张来进一步提升市占率水平,巩固行业地位;二是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永恒的主题,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持续提供高性价比光伏产品,积极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该人士认为,近年来,光伏技术进步不断、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公司新项目通过合理规划布局,采用更先进的智能制造设施设备,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高效电池项目大概率走N型技术路线

  尽管通威股份公告要“斥资120亿投资高效电池项目”,但对该电池项目会采用何种技术并没有具体披露。

  对此,上述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项目技术选型暂未公告,请持续关注公司情况。 ”

  资料显示,晶硅电池技术是以硅片为衬底,根据硅片的差异区分为P型(PERC)电池和N型电池。两种电池发电原理无本质差异,都是依据PN结进行光生载 流子分离。在P型半导体材料上扩散磷元素,形成n+/p型结构的太阳电池即为P型电池片;在N型半导体材料上注入硼元素,形成p+/n 型结构的太阳电池即为N型电池片。

  “目前,市场PERC电池平均量产转化效率约23.2%,已逼近效率极限,亟需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替代。”上述某券商电新行业分析师坦言,相对于P型电池,N型电池效率提升潜力大、投资成本不断降低,本轮光伏技术变革将由P型电池转向N型电池(TOPCon、HJT、IBC),“由于TOPCon现阶段成本相对较低,预计今年将会有较大规模的量放出来,所以业内通常把今年成为N型电池量产元年。”

  民生证券也认为,尽管P型电池目前仍是行业主流趋势,2020年市占率达85%。由于P型单晶硅PERC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4.5%,导致P型单晶电池效率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而N型具有转化效率高、光致衰减低、温度系数低等优势,有望接棒P型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主流。

  进入2022年,光伏电池片的技术迭代正式迎来了新的时代,TOPCon、HJT、IBC等转换效率更高的电池技术将从实验室迈向产业链。

  通威股份年报表明,该公司不仅拥有当前主流的PERC电池技术,而且同时布局了TOPCon、HJT等电池技术。

  “我们预计,通威股份本次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大概率是N型电池,至于会是TOPCon、还是HJT技术,这个比较难说。我个人倾向于HJT技术,毕竟HJT的技术突破性强,降本路径清晰。”上述券商电新行业分析师坦言,HJT 当前因为设备、低温银浆、靶材成本过高在性价比方面稍显劣势,“但是,我们预计未来在浆料降本、薄片化、设备降本三大因素的推动下,HJT 的量产将会在2023年到来,这也比较符合通威股份此次高效电池第一期的投产时间表。”

  电池产能明年底或达71GW

  资料显示,通威股份在2021年还曾规划分两期与天合光能合作的15GW 电池项目,其中一期7.5GW计划于2021年内建成,二期7.5GW将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

  一旦建成后,预计2022年通威股份的电池产能总规模超过55GW,其中210大尺寸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35GW。

  上述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披露的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对公司2022年业绩无影响。“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那意味着,到明年年底,通威股份的电池产能规模将达到71GW。”上述券商电新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该32GW项目不会对2022年业绩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不清楚等到2023年底达成的时候,光伏行业是否还有现在那么高的景气度。”

  在此前的3月10日,通威股份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2月,光伏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产销两旺,各业务板块有效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结果。“经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0%左右;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50%左右。”

  上述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威股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中短期战略目标是巩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龙头地位。“围绕上述战略目标,公司将持续聚焦高纯晶硅与太阳能电池业务的稳健增长,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智能制造、挖潜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持续巩固市场份额与综合竞争力,将继续与上下游光伏企业一同共同助推我国光伏产业的稳健发展。”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韩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