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宁夏打造“紫色名片” 葡萄酒综合产值三年内达千亿

A+A-

2022-08-26 09:52

  葡萄酒旅游规模过百亿

  8月25日,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政协副主席赵永清介绍道,2021年,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2.5万亩,酒庄有228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我们规划,到2025年,宁夏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要达到1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据悉,宁夏正以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构建更加完备的葡萄酒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拓展葡萄酒+教育、文旅、体育、康养、休闲、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

  宁夏葡萄酒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带,优越的风土气候使贺兰山东麓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宁夏葡萄酒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在2021年迈入了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去年7月,首个国家级特色产业综合试验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地宁夏,给宁夏葡萄酒产业注入新动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介绍道,综试区挂牌以来,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在项目支持、税费优惠、基地认定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农业农村部将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认定以葡萄酒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税务总局将橡木桶进口税率由12%降至5%,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等。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支持政策,形成了统筹支持综试区发展的良好局面。

  宋丹阳透露,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综试区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对外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综试区为重要平台,引领带动宁夏及全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让中国葡萄酒有世界位置、世界葡萄酒有中国声音。

  宁夏有雄心成为中国的波尔多。今年3月,宁夏抓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出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宁夏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指明了“酒文融合”和“酒旅融合”这两条发展之道。

  打造葡萄酒文旅“紫色名片”

  这两条发展之路正好体现在即将于9月6日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二届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上。这届博览会聚焦葡萄酒文化旅游,同时关注教育、艺术、康养、体育、健身等业态。赵永清表示,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和“贺兰山葡萄酒之夜”音乐会等配套活动,“葡萄酒+文旅”将引领宁夏葡萄酒产业融合,打造宁夏的“紫色名片”。

  同时,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将赋予宁夏葡萄酒地方特色,通过歌舞晚会、西部民歌会、星空旅游大会、葡萄酒生活艺术节、太极拳文化旅游节、红酒马拉松、西鸽诗会等活动,让葡萄酒文化旅游辐射至教育、艺术、康养、体育和健身等业态,进一步深入打造葡萄酒产业的复合业态,提升葡萄酒产业的综合效益。

  据悉,宁夏和上海音乐学院还将共同打造“贺兰山葡萄酒之夜”音乐会品牌,配套相关演出,实现葡萄酒与音乐的创新融合,进一步丰富宁夏葡萄酒的文化内涵。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张西龙表示,我国葡萄酒旅游起步虽晚但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葡萄酒旅游市场规模超过了百亿,且每年以两位数增长。尤其宁夏因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葡萄酒旅游的兴盛,贺兰山东麓产区被评为“世界葡萄酒旅游目的地”,酒庄获评2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2家,酒庄年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

  尽管近两年疫情对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形成不小的冲击,张西龙认为,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他建议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需要紧抓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外疫情蔓延的宝贵窗口期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加快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开辟新市场、注入新能量。此外,还应该通过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激发酒庄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旅游活动、拓展旅游体验。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高江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