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疫情之后,中国赚钱的逻辑彻底变了!(二)

A+A-

2020-05-11 09:14

  商业3.0时代 思维——增值服务

  载体:产品增值

  市场:买方市场

  随着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开始出现“过剩”了。这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件很可怕的事。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产品,都急于出手,反正你不卖有人卖,你不做有人做。

  所以这个阶段一定有很大传统工厂要倒闭,很多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都被淘汰。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此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升级。也就是说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以前人们的需求是如何更加快捷的找到产品,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如今产品已经足够丰富、足够多,而且都在打折促销。人们的需求升级成了如何找到“好产品”,或者说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这就是眼下的状态。

  所以,那些能给大家带来“价值”的产品,仍然是短缺的。这就需要我们需要给产品增值,水木然认为大概有两个方向:

  第一:纵深化。将产品的某种功能做到极致,越来越聚焦、越来越专注,就服务特定人群,引领行业的不断细分。

  第二:定制化。给消费者量体裁衣,走个性化生产路线,今后的产品不再是一整齐划一的一刀切模式,这也是工业4.0时代的生产特征。

  以上两个方向会导致市场的分化,所谓市场分化就是说:市场“大一统”的时代正在结束。

  今后的产品很难再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群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跟另一群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多元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

  大家彼此之间将完全搞不懂对方在搞什么,当然了我们也不需要懂。你只要生活在属于你的世界里就可以了。

  而由于商业的细分,商家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情况将越来越少了,都属于“闷声发大财”型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商业重心已经转移到消费者这一端,“第三方市场”主导的市场正在变成“买方市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圈自己的消费者,最好的切入点就是需求,一切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以前是先做产品,再去找消费者;今后是先找消费者,再去定做产品,这完全是倒施逆行的逻辑!

  我们终于发现:商业的核心最终从做“产品”切换成了聚“群众”。

  而按照“谁主导市场,谁就在分钱”的定律,此时消费者将大大受益,并且有权分得产品利润的一杯羹!进而言之,谁拥有聚合消费者的能力,谁就掌控了未来商业。

  所以,下一个时代又到来了!

  商业4.0时代 思维——号召力

  载体:社交媒体

  市场:信用市场

  马云曾说:“如果说中国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财富。”

  的确,中国未来还有一波最大的红利: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

  为什么这样说呢?

  之前,第三方平台的特点是“强信息、弱关系”。比如淘宝、大众点评,都是在强调商品信息的正确性、公开性,但是平台上的消费者之间的联动比较小,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只能任由平台发号施令。哪个商品做活动了、哪个商品能上首页、哪个商品必须得下线,都是第三方平台说的算。

  但是社交媒体已经让大家进入“弱信息,强关系”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且彼此联动性很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大的来自于“分享”,而不是“告知”。

  正如 我们上面所言,既然商业核心机理从“物以类聚”过度到了“人以群分”。那么今后消费者也必将从分散走向联盟。作为一个消费者,今天你不主动把别人团结过来,明天别人也会把你团结过去。请记住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谁主导了消费者,谁就主导了市场,谁就能来分钱。

  看看现在的淘宝吧,排名靠前的店铺机会都被“网红”把持了,再看看现在的大V、女主播、自媒体、各种小众品牌的崛起等等,都是这种特征的直接反映。

  为什么直播可以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模式?因为直播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信用”。

  在之前的图文时代,商品的形象往往靠的是商家的P图能力,尤其是电商/微商等平台,我们看到的商品,往往都是被美化的,所以我们买的很多商品都和图文展示的不符。

  但是在今天的直播时代,我们可以全方位的/实时的看到产品的最真实面目,任何美化都是苍白的,这是根本的区别!

  随着5G和视频媒体的发展,一切都是变的可视化,直观化,未来我们每个人必须有足够的勇气直面你的消费者,你的观众。

  商品已经从“图文时代”升级到了“直播时代”!那种在商品面世之前,需要先偷偷躲起来P图,或者用文案去渲染产品,拼命去做营销的时代一去不返了;那种自己躲起来反复剪辑和修改内容的时代,也一去不返了。

  除此之外,图文时代消费者需要看评论,需要问客服,而直播时代则可以直接互动,是全民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随时提成各种质疑,商家必须实施解答,只要有问题就是无法回避的。

  未来最好的营销是内容,最好的内容是产品,最好的产品则是信用。

  对于未来每个人来说,信用会变的格外重要。比如李佳琦有几千万粉丝,这些粉丝都信任它推荐的东西,随便推出一个产品都会被哄抢,他2019年的收入超过了中国60%的上市公司(2307家)的年净利润,最近又传出他在上海购买价值上亿豪宅的新闻。

  一个传统企业,一年要做10亿元销售额,至少需要1000名员工;

  一个互联网企业,一年要做10亿元销售额,至少需要100名员工;

  而一个超级个体,一年要做到10亿元销售额,只需要10名员工;

  随着个体的不断崛起,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个体进化成超级物种。

  也因此,未来将有海量的小众品牌崛起。过去10个亿的市场规模是由50个客户构成的,未来10个亿规模市场将是由2千个客户构成的。

  未来这些中小品牌将非常专注聚焦于某一品类,具备垂直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比如从原料来源、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再到客服、后期维护。而且他们的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厂,可能是有一个工厂群,但是能随时被他们整合。

  其次,这些小众品牌将非常善于对人的聚合,他们用内容和用户建立起强关联。当然,他们懂得如何更好运用群众的力量,每一句话都蕴含了发动群众的艺术。

  商业依然还会继续进化!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魏满意)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