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工商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工商银行 2010-11-16)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大力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积极拓展小企业信贷市场,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企业发展,并将之与自身经营结构转型相结合,形成了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共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0年10月末,工商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4368亿元,比年初增加1260亿元,当年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比同期该行公司贷款平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稳居中国第一小企业信贷银行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该行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也是可圈可点,截至10月末,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保持在0.9%的优良水平。除了贷款以外,工商银行还积极为小企业提供结算、电子银行、现金管理、投资银行、银行卡等服务,小企业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的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趋成熟,拓展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潜力巨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工商银行将进一步推动小企业业务朝着规模化、商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工商银行计划保持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400亿元左右,至2015年末小企业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1000亿元左右,小企业贷款户数增加到14万户左右。这将在有力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为该行盈利能力的持续高成长注入强劲的动力。
  调整战略 做大做强小企业金融服务
  工商银行始终把小企业业务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来发展。对于工商银行来说,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不仅仅是履行大型商业银行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者就业方面的社会责任,更是优化信贷客户和期限结构、降低信贷集中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工商银行秉持“无大不强、无小不稳”的经营理念,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建设“六项机制”、实行“三单”管理等要求,逐步摆脱了“不敢做、不想做、不会做”的困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推进小企业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
  为引导基层机构扎根小企业、服务小企业,工商银行积极施行客户分层营销,并通过考核等手段,强化支行和网点主要经营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工商银行各基层机构认真研究辖内小企业资源分布及其信贷需求,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服务小企业,“把小企业金融业务当饭吃”,并不断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成效。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该行相当一部分基层机构的小企业客户和贷款已形成规模,造就一批小企业贷款“超100亿”、“超50亿”的二级分行。小企业业务发展给当地行带来相当可观的综合收益,使基层机构切身体会到,小企业业务不仅可以“当饭吃”,更可以“吃饱”、“吃好”。
  工商银行发展小企业业务,还注重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思路。一是树立“经营”风险的理念,工商银行强调用收益来覆盖风险成本,不回避风险,更不追求零风险。二是逐步改变单纯依赖客户信用的做法,而是依托小企业交易对手的信用或商品的信用,通过深入把握小企业的现金流或物流来防范融资风险。三是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注重拓展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小企业客户,“批量”发展客户,增进拓展小企业业务的针对性和效率。
  优化体制 打造一流的小企业服务平台
  2009年,工商银行在总行成立专门的“小企业金融业务部”,负责全行小企业业务组织推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管理和相关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等工作,并在全部一级分行成立了相应的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初步搭建起小企业业务的经营管理架构。
  随着近年工行小企业客户数量和贷款余额快速增长,该行于2009年开始组建小企业专营机构,并在专营机构内配备专职小企业客户经理团队,专门拓展小企业业务,规定小企业专业支行不得兼营大中型企业公司信贷业务,并规范专营机构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考核措施等。迄今为止,工商银行已建成264家小企业专业支行和953家小企业业务分中心,基本覆盖了开展小企业业务的主要地区,为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全功能、“一站式”的服务。
  为了给小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统一培训、考试和上岗资格认证工作。2009年度,共有3.5万人次参加总行组织的小企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考试,经总行认可的合格人员共约2.9万人,基本建立起一支专职化的从业队伍,全力为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探索 完善小企业信贷制度体系
  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经过孜孜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工商银行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有工行特色的解决途径。工商银行的实践表明,尽管小企业融资相对“高风险”,但只要制度合理、政策到位,小企业融资业务不仅风险可控,也可以取得大的发展。
  在小企业业务启动之初,工商银行就依据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特点,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独立的小企业信贷评级、授信制度。在近两年,工商银行进一步把“三品”、“三表”等评判指标纳入相关制度,既解决了银行信贷准入门槛过高、小企业授信不足等突出问题,也较好地符合了市场需求和风险管理需要。
  为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工商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于2006、2007和2010年三次更新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不断精简和完善业务操作,在坚持双人调查原则的同时,推进和完善评级、授信、押品评估及业务审批流程的“四合一”,实现业务的规范、高效运作。工商银行还运用自身科技优势,在IT系统中实现“四合一”操作流程电子化以及系统刚性控制,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
  针对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过渡期间的合理资金需求,工商银行出台了专门的授信、融资金额、期限、利率等信贷政策,逐步实现对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差别化管理,以扶持优质小企业客户成长。该行还制订了因地制宜、梯队推进的小企业区域信贷政策,重点从单户融资限额、品种、授权权限等维度制订差别化信贷政策。目前,该行全部分支机构均已启动了小企业业务。
  锐意创新 不断丰富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
  金融产品是沟通小企业和银行的桥梁。工商银行深入挖掘小企业金融需求特点,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融资品种已从初期的短期周转贷款一个品种发展到了包括中期周转贷款、贸易融资、经营型物业贷款、循环贷款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针对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工商银行借助自身大企业、大项目客户多的优势,抓住产业“链条”,大力向上下游小企业推介订单融资、发票融资、商品融资和保理等贸易融资业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至2010年10月末,该行小企业贸易融资余额1024亿元,比年初增加448亿元,占同期小企业贷款增量的36%。另一方面,工商银行还积极引导分支机构针对不同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等集群式客户,积极创新运用第三方增信、第三方保证、小企业联保、组合担保等多种措施,为当地小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2009年以来,全行共制订超过40份个性化融资方案,如广东湛江“霞山水产贷”等方案,为众多小企业群体客户解决了 “求贷无门”的难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网贷通”是工商银行2010年正式推出的一款专门面向小企业的创新产品。该产品允许小企业通过网络渠道自助申请、提款、还款,具备承诺授信、资金实时到账等诸多特质,适应了小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客户体验表明,“网贷通”使得小企业可从容安排生产经营,规避因信贷资金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资金链风险,因此深受客户青睐。与此同时,“网贷通”也让银行释放人力,能为更多的小企业提供服务,提高了小企业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的认可。至10月末,工商银行“网贷通”余额比年初增加638亿元,占同期小企业贷款增量的51%。下一步,工商银行正考虑研发专门的网商贷款以及电子供应链融资产品,以进一步拓宽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域。
  强化管理 严防风险
  为保障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可控和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工商银行坚持“绿色信贷”原则,明确小企业贷款投向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该行行业信贷政策导向,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并坚决退出“五小”、“两高一资”小企业。
  在小企业业务办理过程中,工商银行严格坚持“双人调查”、“双人核保”、“双人签批”等原则,并要求实行客户经理定期“换手管理”,切实防范道德风险。该行还大力推行分期还款,使小企业贷款与小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并起到及时暴露风险的作用。
  为实现信贷风险防范关口的前移,工商银行还积极实施客户流量管理,每年对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主动退出存在潜在风险的客户,以保证小企业客户群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