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工行北京分行了解到,近年来,该行积极配合全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战略,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创新步伐,提升服务水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为支持首都经济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全产品、多层次、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在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北京基础设施领域相关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项目的合作,大力支持地铁四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十号线、十五号线、大兴线、京港地铁等北京市重点轨道线路建设,重点支持了京承高速、京石高速、京津二高速、西六环等高速公路建设。在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领域累计投放超过550亿,在与轨道、市政道路周边配套的拆迁等环境整治领域累计投放资金逾百亿元。在热力供应、燃气供应、水资源、生活垃圾处理等公共事业领域累计投放资金超过50亿元。
在支持北京市园区建设方面,大力支持“一南一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先后与中关村“一区十园”的电子城、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合作,目前共审批通过贷款超过90亿元。紧紧抓住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金融中心城市、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等契机,重点支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投资导向的产业功能区,先后为丽泽金融商务区项目、CBD核心区二期项目、金融街西拓项目审批通过贷款70亿元。积极促进远郊区县经济发展,与兴谷经济开发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大兴工业开发区开展了合作。
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努力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优先满足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今年前三季度,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超过29亿元,审批通过的开发贷款项目涉及昌平、通州、大兴等多个区县,包括限价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等项目,项目面积超过70万平米,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工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支持“三农”领域建设方面,在10个郊区支行设立了103个支农网点,实现了对郊区所有区县的全覆盖。先后为顺义、大兴、昌平、延庆等地区的新农村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锅炉改造、污水处理等项目提供了贷款支持,改善了北京郊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农村环境、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为全国棉花交易平台开发了“棉贸通”商品融资业务,为本地和异地涉棉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贷款40亿元。针对涉农产业集群小企业推出一揽子金融服务,面向新发地批发市场内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推出小额信贷业务,及时、足额满足农商户物流资金缺口,走出了一条商户增收、银行增效的“双赢”之路。
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自2008年起,先后在小企业集中的中关村、顺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成立了10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为辖内小企业提供专职、专属、专业的“三专”服务,在北京同业率先提出专业化经营思路。针对不同领域小企业的行业性特质,陆续推出“能源通”、“医药通”、“钢贸通”、“棉贸通”、“工商物业通”等基于供应链和集群小企业客户的专属特色产品。为适应小企业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设立绿色审批机制,坚持信贷资源倾斜,全行小企业专职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50人,获得小企业从业资格的人数超过700人。截至今年9月末,全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30亿元,贷款增速达到50%。
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每年百亿授信支持北京文创产业发展。结合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产业聚集区分布,专门确定了10余家支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支行,建立起专业化营销服务网络体系,点对点跟踪和落实支持行业发展。以金融服务创新为手段,积极探索和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先后在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文艺演出等新兴产业的合作中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全行累计支持文化创意企业近400家,发放贷款余额130余亿元,贷款余额60余亿元。其中在影视制作领域,为电视剧制作企业量身推出“影视通”产品;今年又通过信贷创新涉足动漫制作领域,成功为小型动漫制作企业发放贷款,进一步提高了该行信贷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扩大了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行业覆盖范围。
在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方面,坚持“一市一策”,先后深入马连道茶城、京温服装市场、百荣世贸服装城、十里河灯饰城、西郊汽配城、大红门鞋城等数十家北京地区知名的商品交易市场,针对商户需求提供多种融资方案,创新设计租金贷、商户承租权质押等业务模式,同时配以商友卡、商友通等个体私营业主专属产品,最大限度满足其一揽子金融服务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全行用于支持企业经营用途的个人贷款发放量超过40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