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黄金市场开放了16年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逐渐迈入国际黄金市场的“无人区”,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为新发展阶段感到迷茫和无措。正如报告所指出的:“今天,中国的黄金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行业龙头正在问下一步将会去哪里?”
一份17页的报告,耗时3年时间,几易其稿,最终在7月25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中国黄金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报告》面世这一天,正是2018年中国国际黄金大会举行的第一天。上千名国内外黄金业界人士齐聚北京,共享黄金市场发展交流和探讨的盛宴。
红色的封皮、简单的设计、环保的纸张,为摆放在展台上的报告增添了几分神秘。没有隆重的仪式,却不乏厚重的思想价值;没有过多的宣介,却依然一份难求。
这是世界黄金协会联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推出的第三份研究报告。前两次就黄金增储和黄金增值税的研究报告,得到了中国官方的认可并已经转化成为市场的实践,影响力不言而喻。
如今,黄金市场开放了16年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逐渐迈入国际黄金市场的“无人区”,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为新发展阶段感到迷茫和无措。正如报告所指出的:“今天,中国的黄金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行业龙头正在问下一步将会去哪里?”
为了确保黄金行业在未来三年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这份报告开始启发人们思考,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引领业界穿越黄金市场“无人区”。
允许养老资金等投资黄金
当前,我国黄金市场的投资多为个人投资者,少有大型机构投资者,不论是实物黄金、黄金ETF,还是黄金期货,主要由零售投资者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代表的散户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影响了黄金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规模。大型机构投资者为此也享受不到黄金在资产组合中带来的收益。而阻碍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投资者进入黄金市场的重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监管法规。
“现在主要一些公积金、年金等社保资金所在的社保机构以及保险机构投资黄金的时候,政策是不允许的,因为现在黄金仍然被放在商品投资的范畴里,而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不包括商品领域,这样就限制了这些保险机构进入黄金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机构投资者通常具有更长的时间范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支持黄金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深度,增强国内黄金市场的吸引力。
2010年8月,原保监会主席办公会通过并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方式。黄金并不在资金运用的范围内。
陈道富表示,当前大型投资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黄金和普通大宗商品属性的不同,实际上也在尝试突破政策限制,努力把黄金纳入到保险机构的一个投资范围。“我觉得这时候需要大家进一步来理清对黄金投资属性的认识,使得保险机构能够有政策允许进入到黄金市场,使得黄金对保险机构的投资组合波动性和它对投资的长期性发挥更好的作用。”他说。
当前,全国社保基金、地方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保险公司等超过27万亿元的资金均未能投资黄金产品。可喜的是,这些资金的投资规则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监管机构扩大了这些资金的投资范围,特别是保险业。
报告对此指出,这种自由化使得保险公司能够选择投资回报率更高且风险更大的资产,如衍生产品、私募股权等。而黄金在帮助管理风险和优化保险资金的风险回报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此在海外,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国家允许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进入黄金市场。世界黄金协会使用投资组合优化工具分析发现,3%至6%的黄金配置将使中国的保险公司从中获益。
放松进出口管制
随着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逐步建成了由竞价、询价、定价、租赁等市场,融境内主板市场与国际板市场于一体的多层次产品和业务;同时上期所黄金期货以及商业银行黄金柜台业务,产品和业务也非常多样,但这在陈道富看来,仍然有很大改进空间。
报告指出,上海期货交易所主要面向国内零售市场,而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则缺乏广泛的国际参与。由于长期流动性不足的原因,银行必须转向西方黄金市场对冲风险,同时现货和期货黄金市场的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本。
“我们的黄金产品现在是‘两头缺’,非常便利的个人投资黄金产品现在还不是特别多。虽然能满足现有机构一定的投资需求,但是对于那些特别大型的投资机构而言,现在的产品可能还相当欠缺,包括产品背后的一些金融功能,如提供哪些融资和更好的风险对冲。”陈道富说。
陈道富认为,随着黄金机构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在国内黄金市场进行黄金交易,也在伦敦、纽约等国外黄金市场上交易,哪个市场满足这些企业的风险对冲,他们就去哪里。因此,国内黄金市场要围绕金融投资机构、大型黄金企业的黄金投资需求来开发一些适合它们的产品,进而很好地满足不同机构的需求。这是黄金投资市场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一点。
于是,进一步增强我国黄金市场的流动性和发展深度势在必行。陈道富指出两点:一是产品开发,二是机构多样化,产金企业或黄金产业链企业的市场需求与金融机构的市场需求不同,多样的机构参与可以带来流动性,而且下一步要引入国际投资者。他认为,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的真正国际会员并不多,而制约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黄金市场的因素主要在汇率风险和黄金进出口管制等因素。“一些著名的国际贸易商由于资本和外汇管制以及黄金进出口管制的不确定性,而对参与国内黄金市场更加谨慎。”陈道富说。
对此,报告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应该建立必要的市场基础设施,支撑黄金和资本的双向流动。陈道富建议,央行可以根据持证黄金进出口银行签发有限配额,但在配额内机构具体操作应更加灵活一些。
出台高层次的黄金法规
“中国黄金市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融合已经取得了进展。但黄金自由流动的资本账户管控限制了进一步整合。进口配额和无法出口黄金严重制约了中国与全球黄金市场的融合。”报告建议,上海浦东自贸区可以在特定关区范围内试点黄金进出口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这些建议归根于监管制度完善。在分析黄金市场发展挑战时,报告指出,当前黄金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过时,分散的监管体制导致了监管的错位、缺席和重复。国务院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随着市场的开放而废止。此后针对黄金管理的制度,如《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非高层次的法律。不同机构的黄金业务分属于不同的监管机构,出现了监管灰色地带。
陈道富认为,国家后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黄金管理的意见办法,法律层级较低、约束力有限,因此期待更高层次的黄金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同时涉及黄金的分散监管之间的协调问题,也需要解决。
报告指出,国家监管机构要优先考虑黄金租赁及其在影子银行业务中的作用,黄金场外交易主协议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为黄金租赁交易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允许监管机构追踪参与黄金租赁的企业、经纪商和银行的数据,这将有助于监管机构了解黄金租赁的整体风险,并制定适时的政策。
“黄金租借市场背后是一个资金的融通市场,特点是借助黄金作为载体。目前,在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有着这样的数据。数据对外公开,有助于国内外投资了解黄金供求关系,可以更好地参与黄金市场投资。”陈道富建议黄金市场数据更加透明、公开。
陈道富强调,黄金增值税现行的规定良好,不应该改变,和伦敦等主要黄金交易市场一样,投资金条、金币、黄金ETF,以及黄金首饰的销售,不应该征收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