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关于社融数据有感
(2020-01-10)

  就在前几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十月份金融及社融数据,数据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6189亿元,这不到6200亿元的数据真是让人意外。

  我觉得,季节性因素是最要紧的,我们都知道,每年的十月份都是信贷投放的冰点。在季末、半年末、年末,银行都会有“冲时点揽储”、“冲时点放贷”的动作。因为短期的贷款在季末的下个月初会陆续到期,所以季末月过后的月份的短贷会有非常明显的负增长。

  另外,多个方面的宏观政策不断落地,对社融数据有千丝万缕的影响。事实上,但从数据上来看,十月里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这三项表外融资数据全线净减少,一共少了2344亿,这些都可以充分表明前期信贷监管政策压降效果。同时,专项债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从某些程度上看,单月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结合九、十这两月份社融数据的“背景差异”来看,其数据的巨大反差已经可以说有了比较明确的解释。

  但我从一个发烧友的角度来看,单月度的政策影响其实很小。不管是大方向上的政策还是微观经济,都会对数据造成影响。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宏观数据失真,带着辩证眼光来看的话,政策信号需要更多的多维度数据进行印证。

  作者:王东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