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钱多活少离家近,是所有人的理想工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样的工作很难找到。
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年薪50万,钱多活少离家近,却选择了辞职。最近参加的一个专题会,讨论离职率的事。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分享的一个案例:分公司的高层离职的故事。四年前,集团打算进军房地产,走高端住宅路线。聘请了一位高管,年薪税后50万,不包括其他福利。半年不到,他离职了。
离职原因是集团当时对地产公司的定位不明确,加上集团并没有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对应的资源支持就不给力。他预估了自己的发展前景,如果公司长期保持这样的态度,他很难做出匹配他收入的成绩。
这个总经理当时35岁左右,可以说是他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一旦在发展前景不好的公司耽误,这个薪水,很可能就是他的天花板,所以他选择离职去其他平台。
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如下:
一、用人单位会考虑性价比
hr出身的我,熟知用人单位给报酬会考虑人才能否创造出匹配度他身价的价值。
这个高管半年没有成绩,公司会理解他,寻找平台自身的原因,资源不够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但是半年过后,公司的考核他又如何解释呢?
公司会说,我找你是解决问题,结果你发现了问题却没能力解决,那么高的薪水拿着却做不匹配报酬的事。等待他的结果,要么是降薪,要么是劝退。
所以,当你抱怨自己的工作钱少活多离家远时,不妨冷静的思考下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与现在的薪酬是否匹配?
二、人才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
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而职业发展的黄金期更值万金。毕竟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
财蜜@子期分享过她老公和她老公同学发展不同的故事,她老公同学在国企上班,为了几千块的发票报销,一直呆在温水里,不舍得跳出舒适区。现在子期老公发展远远甩了他同学几条街。
不难发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人总会付出点什么,才能收获回报。只不过有人会算账,舍弃现在的50万年薪,后面是n倍的50万,不会算账的则相反。
对于个人而言,一份看不到前景的工作,哪怕短期内工资比较高,也只是暂时的,错过了职业发展的黄金期,无异于鼠目寸光。
认真思考一下个人发展机会成本的问题,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否跳出现有的舒适区,从这个角度看,你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思路。
但如果你换工作仅仅是因不喜欢、或者是源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地铁早高峰的拥挤等等工作内容本身之外的琐碎事,那么大多数情况是,即使跳槽了,下一份工作也是这样。
三、好工作到底是什么?
一份好工作意味着:好+工作两方面:“工作”是你贡献的,“好”是你得到的。如果想得到一份好工作,我们需要把“工作”和“好”进一步形象化、清晰化。
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好工作,我们会因为对行业、公司的不了解自动对一些工作形成光环效应;更多时候,我们会被那些好工作光鲜亮丽的外表迷惑、忽略了它们背后的辛酸。就像大家只看到了“闪电”博尔特连续三届奥运会获得的九枚金牌,却看不见他受训变形的双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