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股市高手进阶之路——掌握投资体系的这三个层级
(摘自和讯网 2018-06-08)

  第一层级:是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第二层级:是资产配置以及再平衡。第三层级:是投资标的的选择和金融工具的使用。

  这些年接触过不少做投资的朋友,我发现多数人的投资体系中,根本没有上面说的第一和第二层级,甚至很多人连第三层级也是残缺的,根本不会使用太多金融工具。所以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大家梳理一下投资体系的构建和金融工具的使用。

  第一层级: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首先我们讲投资体系的第一个层级: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这是三个层级中最容易理解的,但同时也是三个层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级,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赚钱。第二层级,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安全持久地赚钱。而第三层级,决定了我们最终能赚多少钱。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数据:

  这是美国股市的历史市盈率,可以看到100年间,基本在10到20倍之间波动。极端情况下会达到5倍和45倍。香港的恒生指数也基本在10到20倍波动,极端情况下会达到5倍和43倍。

  上面是我们A股的历史市盈率走势,跟成熟市场不同的是,它的市盈率在10倍到60倍之间波动。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倍数到了个股数时,就是明确的系统性机会,当大盘市盈率超过20倍时,我们就需要非常警惕,而当大盘市盈率超过30倍甚至40倍时,就是绝对的系统性风险!

  我相信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它未来的波动区间也会有所收敛,但是不管它下一轮牛市的市盈率是达到20倍、30倍还是40倍,你在大盘PE低于10倍的时候去买股票,总是没有错的。

  这就是投资体系的第一层级,当你拥有了系统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能力,即使你选股水平一般,不懂动态再平衡,也不会使用其他复杂的金融工具,长期来看,你也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赚钱的。只不过,如果你只达到这个级别,那么你赚钱的过程会非常的凶险和痛苦。接下来的第二层级,就是来教你如何将这些凶险与痛苦化于无形。

  第二层级:资产配置和再平衡

  投资体系的第二层级,是资产配置和再平衡的能力。我们先讲资产配置。

  第一层级中,我们学会了识别系统性风险,这个技能可以保护我们在熊市不受到太大的损伤。但市场除了系统性风险之外,还有非系统性风险。通常系统性风险是指市场整体的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指的是单个投资标的本身的风险。比如你买的公司破产了,或者你买的公司在非洲的资产被流氓政府强行征收了,再或者你买了一家公司,它的老板去整天去爬雪山,这些都是非系统性的风险。这些风险,不是靠你在大盘10倍市盈率以内买股票,就能化解的。这时就需要引入资产配置的概念。

  资产配置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分散化。理论上,我们持有的任何一只股票,都有可能是下一个雷曼兄弟。而当我们任意选择五只股票时,恰好同时选到雷曼、贝尔斯登、花旗、房利美和通用汽车的机率,小于我们在大街上被通用汽车撞死的机率。当我们同时持有十只甚至二十只股票时,它们在同一周期内全部出问题的概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适度的分散投资,可以让我们在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减少风险。很多人都觉得,分散投资一定会降低收益,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看好的股票,能够好于你看衰的股票,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能确保你第一看好的股票,一定好于你第十看好的股票,那基本就是神的境界。所以,作为保守的投资者,我们要坚守一个信念:低估值,分散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刚才讲的,是股票类资产内部的资产配置,接下来要讲一下,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配置。讲这个之前,再跟大家分享几个数据:


  这里列出了全球各国股市,市盈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国家,市盈率的中位数都在10倍以上,而市盈率的最大值更是全部远高于10倍。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大盘市盈率低于10倍的时候,分散买入一揽子股票,那么赚钱是迟早的事。
  但是我们作为专业的投资者,不能理解到这一步就算完了。仔细看这张图,PE最小值的部分,你会发现几个非常惊悚的数据。韩国股市的PE最小值曾经到过4.1倍,德国股市的PE最值小,达到过2.2倍。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当你在10倍市盈率时进入这两个市场,后续还要承担60%和80%的跌幅。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发生在边陲小国的奇闻异事,不要以为这种恐怖的经历离我们很遥远,这张图,我们往下看。倒数第四行,有一个可怜的指数跌到过3.2倍的PE,就是我们天朝上国的深证B股指数!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上证指数有没有可能跌到3倍PE,2倍PE甚至更低呢?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提供一个思维方法:假设你今年30岁,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所以你的预期寿命保守估计是90岁。生命不息,投资不止,那么在未来60年的投资生涯中,发生一次极端事件有没有可能呢。其实,投资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买低估的股票就能赚钱了,那么,为什么最终靠投资致富的人却没有几个呢?除了不能控制人性的贪婪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极端状况的准备不够充分。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应对这种极端状况。

  这里就需要了解大类资产配置和再平衡的概念。大类资产配置,就是说我们的资产配置中,不能只有股票,股票只是我们全部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股票之外,我们还需要持有债券、债基、分级A、和现金之类的低风险资产。这样当股市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暴跌,我们才有能力去补仓。不过,定力再强的人,补了两三次之后,子弹也就基本打光了,要应对极端状况,必须依靠动态再平衡的方法。

  动态再平衡,与传统的投资策略相比,有两个重大的区别:1、它是被动地按照规则去调整仓位,而不是主动地依靠判断去调整。2、它会按照各类资产间的比例而非金额去调整仓位。动态再平衡也有很多种策略,今天我们主要讲最简单的一个,就是半仓策略。这个方法搞明白之后,其余的策略大家可以自己去延伸。

  半仓策略的规则,就是将股权类资产和债权类资产,严格控制在5:5的比例上。当它们之间的比例变成了6:4或者4:6,就强行将它们再调回到5:5的比例。在这样的规则下,不论股市下跌到多深的位置,你永远有钱可以补仓。同时,无论股市涨到多高的位置,你永远有股票可以减仓。严格执行这个策略,你可以在股市中被动地进行高抛低吸,并且,股市和债市的波动越大,对你就越有利。当然,随着你的功力不断加深,也可以在再平衡策略中,加入一些主动的因素。比如说让股权类和债权类资产的比例,在7:3到3:7之间回来变化,这样就相当于在你的持仓中加上了牛市预期和熊市预期。但是由于在比例上设置了上限和下限,依然可以应对各种极端状况,只是和刚才的半仓策略相比,这个策略的波动性要大得多。

  其实,动态再平衡的原理,和武当派的太极拳类似,只要我们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可以被动地取得胜利。

  讲完了股债之间的再平衡,我们再简单说一下同类资产之间的再平衡。比较常见的,是同股同权的股票,在不同市场间的切换。比如AH换股,过去几年,很多在大陆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A股和H股之间反复地出现折价和溢价的情况。过去几年如果依据这个原理,被动地在两地之间进行切换,很可能你的股本已经扩大了一倍以上,也就是说在股价完全不涨的情况下,你的收益会超过100%。

  好了,资产配置和再平衡的部分就讲到这里。

  第三层级:金融工具的使用

  当我们学会了投资体系的第一和第二层级,就相当于有了深厚的内功。但是,如果没有第三层级的支持,就会像刚刚被无涯子传了功力的虚竹一样,空有一身内力,却不太会打架。投资体系的第三层级,就是一些具体的武功招式,也就是投资标的的分析和金融工具的使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我看来,投资体系的第一和第二层级,其重要性要高于第三层级,但是前两个层级的武功,稍加修炼就会达到止境。你理解的越深,就越会明白,这两个层级都是一些非常朴素的道理,没有太多精微奥妙的东西。但是第三个层级,是没有止境的。今天我们重点讲第三层级中,对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这一部分。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