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第二届中国·连云港电商发展大会暨518网络购物节正式开幕。近年来,连云港加快推动模式创新,电商产业渐成品牌。在首届518电商节的引领下,2020年,连云港市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550亿元,线上企业超9千家,网店9.4万家,从业人数80余万。
特色产业搭上电商快车
连云港市各县区、功能板块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通过示范带动提升区域电商发展水平,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差异化分布格局,电商经济协同高质发展。
其中,东海县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基础,着力将东海水晶、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优势转化为线上竞争优势,开设阿里巴巴网上水晶城、东海水晶天猫旗舰店,拥有各类水晶网店1.7万家,2020年水晶电商交易额近160亿元。建立东海农产品大数据库,形成双店鲜切花、石梁河葡萄、黄川草莓等特色网销品牌,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0亿元。
灌云县深耕主题服饰电商,形成较为完整的特色服饰电商产业链条,目前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1000余家,网络销售占全国份额70%,活跃网店5000多个,直接带动当地5万多人就业。同时,深挖县域特色产品,培养集聚“乡土人才”,形成农村电商“灌云模式”。2020年,全县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27.6亿元,同比增长23.7%。
海州区以楼宇电商为特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天马集团、欧美斯科技集团、腾旷网络科技2020年线上交易额分别超过60亿元、5亿元和3亿元。江苏天马网络科技集团去年以57亿元的销售额,带动1700多人就业。2020年,全区实现电商网络交易额210亿元,占全市电商交易额总量近40%。
为进一步扩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连云港专门开发打造了“518全球购”平台,在本届518网络购物节中,连云市商务局专设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在“518全球购”网络购物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提高广大用户参与积极性。
线上带货紧跟直播风口
电商直播带货为拉动内需和发展新经济提供了新思路。据统计,目前连云港全市共有电商从业人员80余万人,去年全市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550亿元。在2020年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10大淘宝直播之城”中,连云港位列第三名。
2020年8月,灌云县启动建设科奇电商直播产业园,加快直播电商集聚发展。通过边建设边运营的模式,产业园已开展电商公共服务100余次;京东、韵达、丹鸟等物流分拨中心已入驻并正常运营,物流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
江苏省内最大的直播电商基地——连云港雨润全球直播电商基地也落户于连云港开发区,基地涵盖主播中心、选品中心、运营中心、大数据中心及结算中心等五大中心。目前已累计孵化签约主播30余名,累计直播带货销售额从月销5万元发展至700余万元。今年预计签约主播750名,年度直播带货销售额预计可达5亿元。
在以海鲜闻名的赣榆区,电商发展氛围浓厚,新业态集聚效应显著。全区建成5个淘宝镇、11个淘宝村,建成全国海鲜电商集群基地、连云港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现有从事直播带货“网红”超2000人,其中百万粉丝量网红近百人,成为全国海鲜“直播网红”集聚地。2020年,全区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30%。
跨境电商渐成城市品牌
发展跨境电商是主动顺应新一轮国际贸易和消费变革、推动外贸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2020年,连云港获批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连云区发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区叠加”优势,先行先试跨境电商“两平台六体系”建设,探索跨境电商业态落地路径。
其中,“两大平台”指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六大体系”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信用保障、统计监测和风险防范体系。2020年,全区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量200余万元,新入驻跨境电商企业10家,跨境电商9610、1210、9810等模式运作成功。
开发区以综保区为核心,建设跨境电商“一平台二中心”,即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线下海关监管中心和保税仓储中心,满足初期电商企业跨境货物仓储物流需求。此外,发挥规模企业集聚优势,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触网上线”,吸引雨润等优质电商企业落户,着力打造全市电商产业集聚核心区。
为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今年3月,连云港印发《中国(连云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快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连云港外贸转型升级新动能,将连云港综试区建成带动连云港、服务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平台、新高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经验。
“连云港将继续把电商产业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支持力度,为电商产业及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技术保障和政务服务。”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方伟在致辞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