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深港通开启资本互联互通 深市中小板龙头股或受追捧
(摘自和讯网 2016-12-02)

  沪港通开通两年后,深港通已箭在弦上。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近日发布联合公告,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6年12月5日开始。
  
  深港通开启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对于内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国际配置、外资能够顺畅进出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通道。不过,有专家强调,深港通只是在机制上打通了两地资本市场,最终决定资本流向的核心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

  在1日举办的深港通圆桌会议上,有专家指出,深圳股市的特性非常明显,深交所交易量最大的板块是中小板。深圳更多的是高科技、信息技术、新经济、稀缺产业的龙头企业,而香港更多的是金融企业,与上交所相比,深圳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更具有互补的作用。

  优势

  取消总限额 更多中小市值股票被纳入

  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从最新的进展情况来看,深港两地交易所已经完成了全网测试,通车条件已全面成熟。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近日发布联合公告,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6年12月5日开始。深港通与已经开通了两年的沪港通相比有什么特点,它将给深港两地的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两地投资人将获得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1日,在普华永道深圳分所召开的深港通圆桌会议上,该机构的资本市场合伙人表示,深港通最大的亮点是不设总额度限制;更多中小市值股票被纳入;投资门槛也发生了变化。

  普华永道深圳分所资本市场服务合伙人姚文平指出,“深交所与上交所不一样,深交所交易量最大的板块是中小板。深圳更多的是高科技、信息技术、新经济、稀缺产业的龙头企业,而香港更多的是金融企业,与上交所相比,深圳资本市场对香港资本市场更具有互补的作用。”

  尽管深港通即将开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但招商证券(600999)分析师纪春华指出,港股与A股的交易机制可以说是“咫尺天涯”,相差很大。不管是新股发行与认购、增发配售、回购、分红,还是交易制度和业绩披露,两地都有很大不同。此外,港股估值与A股对比,从各行业最新估值来看,港股各行业平均估值显著低于A股;从小型股估值来看,深圳中小创估值超过70倍,深圳成指的估值超过30倍,而恒生小型股指数的估值仅有20多倍。

  “这意味着深港通面临着定价权之痛。”纪春华说。

  影响

  对香港市场中长期影响更为深远

  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深港通开通后,对两地资本市场将带来的最大利好,一是提升股市交易量;二是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深港通股票行业覆盖情况来看,北向交易股票行业主要是信息科技、非必需消费品、新兴工业,而这正是深圳产业的强项;南向交易股票行业主要是非必需消费品、工业、地产和金融。

  “深港通关键还是开通了两地的互联互通机制,对监管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和完善,因此长远看,对两地资本市场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姚文平说。

  不过,他同时强调,“深港通只是从制度安排上为投资者增加了投资渠道,对众多的深圳上市中小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但境外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最终还要看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是否稳健,这将成为影响市场资金流向的核心因素。”

  招商证券分析师赵文利认为,深港通对香港市场的中长期影响更为深远。“深港通顺利实施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香港市场也将从过去主要将海外资本引入中国市场,转变为资本双向流动的平台。北水南来、南水北上,将令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地位进一步巩固。”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国际业务负责人曲扬分析认为,从全球横向比较,港股市场估值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仍处于相对低位,估值洼地使得港股向下风险较小,优势明显。另外,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则可以作为规避资产贬值的“安全岛”,未来南下资金意愿的增加有望进一步带动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的提升。

  “内地资金流入将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港股市场结构性变化也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赵文利分析认为,随着投资者结构更趋平衡,两地的估值差异将会逐步收窄,投资风格将会互相影响、慢慢趋同。香港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失衡,如中小盘股市值占比偏小、交易不活跃、市场关注度低的现象也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而从投资范围来看,有专家指出,恒生中小型指数成分股的纳入将带动相关资金进一步关注在港上市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预计未来,将有相当一批前期相对缺乏流动性、估值折让较多的公司有望得到重估,高科技产业、新经济产业、稀缺产业以及其他细分产业的龙头公司将率先得到市场关注。

  曲扬预测,从中长期角度看,“深港通”纳入了更多代表创新力量的优质中小型企业,将进一步扩大港股中小市值公司投资标的。他认为,“深港通独具创新模式,将吸引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其中,稀缺龙头企业将尤其受关注。”

  预测

  险资举牌港股将成大概率事件

  记者留意到,从今年年初起,有大量险资通过沪港通渠道投资港股。在此大趋势下,今年9月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保险公司投资港股市场的热情度因此大涨。有媒体报道,平安、人寿、安邦和泰康等4家大型保险机构已经开立港股通账户,另外,太保、新华、人保、华泰、太平和中再等正在申请开立账户。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A股目前估值普遍较高,举牌A股的潜在获利空间不大,而香港一些有价值的蓝筹股,特别是估值低的蓝筹股,可能会成为险资投资的对象。“深港通”开通以后,随着港股通标的进一步扩容,其中不乏诸多股权结构分散、现金流充沛、股息率高、中等市值、低估值及主营业务稳定的优质企业。对此,险资“举牌”港股有充足的动力。

  “随着深港通开通以及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推进,险资的下一个举牌风口可能是港股,尤其是低估值的蓝筹股。港股的蓝筹股估值很有吸引力,现在举牌蓝筹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港股现在仍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场。”

  杨德龙指出,随着深港通开通,更有可能为险资举牌港股的大潮打开序幕。从前险资投资港股只能通过QDII,额度非常有限,仅300多亿美元,今年额度虽然未增加,比如某大型保险公司只有三亿美元,但险资现在可以直接开户港股通去举牌。

  “现在险资的开户还在进行中,接下来险资在港股举牌会是一个重要趋势。”杨德龙预测,“深港通开通后,大量的险资应该很快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来直接投资港股。”

  言论

  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深港通”带动沪深港迈入共同市场

  “沪港通、深港通的启动,对于内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国际配置、外资能够顺畅的进出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通道,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加入到国际范围内有标志意义的金融市场指数,进而吸引新的国际资本流入。以深港通为标志,上海、深圳和香港的三个交易所连接而形成的互联互通平台会成为一个新的事实上的共同市场。”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深港通”开启A股跨年度行情

  “深港通开通对于A股的影响,主要是有利于提高深圳主板的估值,特别是如白酒、医药、券商、军工、‘一带一路’等板块的估值。深港通的开通,意义不在于带来的增量资金,而在于先进投资理念的引入以及开放的国际化姿态,这将有利于推动A股加入MSCI国际指数,一旦加入就可能给A股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很多国际指数基金就会被动配置A股。同时,这也将会提高A股的国际地位。”

  招商证券分析师赵文利:

  人民币国际化又一里程碑

  “深港通顺利实施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香港市场也将从过去主要将海外资本引入中国市场,转变为资本双向流动的平台。北水南来、南水北上,将令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地位进一步巩固。”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