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大摩华鑫基金葛飞:套利空间被压缩 谁的资产负债表在扩张
(摘自和讯网 2017-06-07)

  本文继续探讨今年3月6日专栏中提出的问题。前文已经提到,最近几年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扩张速度在11—12%之间,其中传统的大宗品行业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修复,资产增速缓慢;而计算机传媒等新兴行业资产增速较快,显示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在同业负债的支撑下迅速扩张,扩张的科目往往是金融业内部的资产,由此引发了‘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并未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的舆论。3个月过去了,新披露的年报和市场的变化又给了我们哪些新的信息呢?

  首先,过去的两个季度,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扩张速度加快了。2016年前三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资产同比增长的中位数是10.86%,到了年末,这一数字增至11.65%。2016年的这个增速水平高于2013—2015年中的任何一年。2017年一季度,资产增长的中位数字是11.81%,又有进一步加快的势头。分行业来看,采掘、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增速中位数分布为2.24%和0.65%,比三季度有所改善,还是显著低于全部上市公司水平。传媒和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增速中位数分别为16.18%和19.26%,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公司在年内景气度依然较高,资产增速中位数分别为12.5%和17.58%。在行业内部,分化也在加剧,龙头企业和非龙头企业的发展趋势迥然不同,房地产企业中,某些龙头房企2016年的资产增速达到了近40%的水平,而另一部分房企还在消化库存回笼现金,当年资产呈现负增长或微增长。

  其次,过去的半年中,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速度有放缓的迹象。2017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资产增速(剔除四大行和新上市银行)的中位数是14.14%,显著低于去年全年17.44%的水平。“股灾”之后的一年多时间,不同的金融机构本质上是通过层层交易,分享了同业市场利率和高风险实体企业融资利率之间的利差。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以及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同业市场利率中枢在不断抬升(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7天加权利率一年前在2.4%,目前在3.2%)。同时,金融机构也在提高自身的风控标准,不再任意放贷给一些相对高风险的实体企业,“套利”空间被压缩,相关金融机构“扩表”的速度在此过程中也开始降下来了。

  总体而言,“实体经济”确实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宏观政策的暖意,在过去大半年中呈现了较强的复苏。同时,金融体系的“套利”行为正在收敛。在这个过程中,非行业龙头企业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一方面经营基本面改善有限,另一方面融资条件收紧,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