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国际研究团队仍看好寿险基本面,预期新业务价值可保持强劲增长,但长远而言将由增量变为增质。发展保障型业务创造价值将会是保持新业务价值/内含值长期增长的关键。高利润保障型产品贡献巨大的死亡率差和重病发生率差,可保持对资本市场不敏感的利润和新业务价值的持续增长。
增加保障型产品是保持盈利能力和新业务价值长期增长的关键。面对持续降息和股市波动,保险企业专注提高对资本市场波动敏感性较低的死亡率差和重病发生率差。有鉴于此,大型保险企业正转移重点到个人业务的保障型长期限期缴产品,创造价值以支持内含值的持续增长。
长期限保障型产品占比越高,死亡率差和重病发生率差越高,新业务价值越高。长期限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利差远高于储蓄型产品,分别为>50%和<40%)是死亡率差和重病发生率差的主要来源。
保障型产品的占比越高,剩余边际越高,会计利润也越高。除了投资回报和经营业绩外,剩余边际的释放是会计利润的稳定和主要增长动力。剩余边际是保单未来年度利润的现值。在相同首年保费的情况下,长期限保障型产品由于稳定释放死亡率差和重病发生率,因此剩余边际会较高。受到长期限保障型业务加快增长(2016年贡献剩余边际的69%)的带动,平安保险保持剩余边际的高增长,2016年达到380亿人民币,五年平均每年增长23%,存量保单的剩余边际余额达到4,550亿人民币,将通过摊销继续产生会计利润。同样地,2016年,中国太保的剩余边际达到1,730亿人民币,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5%。
保障型产品的占比越高,偿二代下的新业务价值增幅越大。在经营现金流相同的情况下,受到长期限保障型产品提前释放利润的带动,越多新业务价值认可。图六显示偿二代下中国太保的新业务价值增速最快,因为转型带动保障型产品的占比增加(传统产品新业务价值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
保监会加强监管寿险产品,万能险不能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对于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 年之后。短期内新规将严重影响大型和较小型保险公司,迫使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传统保险型业务布局。
因此,扩大保障型业务布局,配合保费和分销渠道占比的改变成为寿险企业的工作重点。
作者:工银国际研究部研究员 周琴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分析师撰写,研究报告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分析师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工商银行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报告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工商银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工商银行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