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乘用车批发销售同比降低1.8%至171万辆,终端销售同比增加2.1%。虽然终端销售整体起色不大,但确已逐渐回升。自有品牌和合营品牌销售分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我们看好豪华汽车品牌和龙头自有品牌,并预期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将回升,关注相关的公司。
终端销售略有改善。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5月份乘用车批发销售同比降低1.8%至171万辆,终端销量同比增加2.1%至174万辆,较4月的0.8%增速加快,反映终端销量逐渐回升。车企继续积极减产和加大营销力度帮助经销商去库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5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环比下降7.4个百分点至51.8%。由于行业库存处于较稳健水平,6月主流车企可能为实现销售目标向经销商压库存,预期6月批发销售明显增长。虽然行业开始进入传统淡季,但我们认为终端销量仍将逐渐回升。
合资品牌表现稳定。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日系和美系品牌的销售增长保持稳定,5月分别增加5.7%和9.9%,德系品牌的销售好转,得益于上海大众表现平稳,5月同比增加4.7%,但韩系和法系品牌的销售依然分别同比急跌65%和39%。自有品牌乘用车销售持平,同比增加1.8%至73.0万辆,市场份额进一步降低至41%,主要由于SUV销售增长放缓以及合资品牌推出新车型。同时行业分化持续,龙头企业吉利和广汽传祺的销售保持高速增长(同比67%和51%),但长安和江淮的销售分别降低32%和24%。
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加快。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5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明显反弹至4.5万辆,同比增加28.4%,环比增加31.8%,其中商用车销量依然停滞,仅6,400辆, 同比下滑30.6%。但乘用车明显复苏,销量3.8万辆,同比上升49.4%。随着二季度新车逐步推出、更多主要城市出台地方补贴细则,以及A00级车系的热销基于三、四线城市的代步需求,乘用车销售率先反弹,同时我们也看到客车企业逐步完成技术升级和定价带动新能源巴士订单稳步增长,随着第五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正式发布,我们预期未来几个月行业将加快增长。
作者:工银国际研究部研究员 施晔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分析师撰写,研究报告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分析师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工商银行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报告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工商银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工商银行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