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谨慎防御 坚守价值投资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7-12-15)

  市场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畏高情绪逐步释放,上证综指上周五结束此前的四连跌,大消费、5G概念重新走强。从长期来看影响权益资产的核心因素并未发生实质改变,权益资产在大类资产中仍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但短期剧烈的调整对风险偏好影响较大,并且资产价格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压制。比如,主要发达国家在美国的带动下多将宽财政+紧货币的组合策略作为此后一段时间的方向,这对于我国资本流动产生直接冲击,影响基础货币投放。

  短期市场无明显上行动力,宜谨慎为先,保持防御。在当下调仓换股的重要时间节点,市场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从大方向来看,价值投资的逻辑会得到延续,个股选择仍以业绩为导向,中小盘短时间内受高估值、高解禁、高商誉的影响机会仍然不足。目前投资者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临近年底,机构调仓布局明年,短期内行业和个股的波动将进一步提升,建议坚定信心、避免频繁择时。其次,关注低估值且未来业绩有空间的标的,考虑左侧布局和逆向投资的价值。在横向比较下,目前估值较低的行业有建筑装饰、地产、非银金融等。最后,消费与政策环境改善下景气度持续提高的行业也可适当关注,如消费电子以及医药板块。

  债市近期走势依然不尽如人意,收益率整体上行,信用利差整体走阔。我们判断债市长期来看已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配置价值较高,但短期依然脆弱,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整体处于新动能与旧模式交替转换、此消彼长的阶段,此前市场一直担忧的经济下滑在居民和政府加杠杆有效对冲制造业去杠杆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我们认为经济短期内仍将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转,中长期L型增长走势的基本趋势仍未发生变化;央行借助难得的宏观窗口期继续挤泡沫,通过丰富的公开市场操作削峰填谷、维持流动性紧平衡,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主动负债;美联储12月份加息概率较高,美元走强压制债市走势。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资产配置上,考虑到各资产间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仍建议分散化投资。整体上,建议投资组合更加平衡,可适当增加债券资产的配比,不建议对某类资产暴露太大的风险。我们对股票型基金、固定收益基金以及QDII基金均采取中性配置的观点,组合上仍以多元资产以及多元策略为导向。具体配置建议如下:积极型投资者可配置60%的权益基金、10%的固定收益基金、15%的QDII和15%的货币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配置40%的权益基金、30%的固定收益基金、10%的QDII和20%的货币基金;保守型投资者配置20%的权益基金、30%的固定收益基金、10%的QDII和40%的货币基金。

  权益基金:关注操作灵活型基金

  权益型基金投资方面,今年公募偏股产品主动管理能力突出,博取超额收益能力有望延续。基于短期市场大概率延续波动的预期,建议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适当降低权益基金的投资比例以回避市场风险;长期来看权益资产依旧具备性价比,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逢低进行配置。整体而言,投资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继续关注确定性相对较高的投资方向,如侧重持有基本面扎实的行业龙头、高成长新兴蓝筹的基金;第二,关注那些注重行业景气度,在浮躁市场中坚守价值投资的产品;第三,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持那些在市场调整中逐步加仓估值合理、高增长优质成长股的基金,为可能出现的市场风格切换做好准备。

  固定收益基金:侧重低久期、中高评级券种

  当前注重期限匹配并控制流动性风险当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还应注意杠杆比例,审慎精选信用债,控制组合信用风险。建议选择低杠杆、中低久期、持仓偏好高评级的产品进行配置。重点关注具有优秀债券团队配置以及较强投研实力的基金公司,这类公司往往信用团队规模较大,拥有内部评级体系,善于寻找景气度上升行业中的龙头债,通过行业属性获得超额收益。

  QDII基金:维持分散化配置

  国际宏观经济状况较为平稳,主要发达国家总体延续向好走势。欧洲经济展现出更强的增长动能,劳动市场延续回暖势头,消费和服务业连续走强,CPI温和回升。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继续恢复,作为经济增长基石的个人消费增长保持旺盛,房地产市场也维持较高景气度,表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经济复苏的进程之中。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企业盈利稳步提升,目前来看,海外各指数上涨主要动力来自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估值本身不存在明显泡沫,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成熟市场权益型QDII。此外,全球目前处于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之中,根据Garner研究报告显示,人工智能、5G、VR等明年有望加速成熟,而美国科技巨头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多采用轻资产模式,现金流较为充裕,领跑全球股市的长期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建议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跟踪纳斯达克指数的QDII产品。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