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简短的写写了一段话,说某网红企业的子公司银行贷款昨天逾期了。一时间,各路人马都来了,就是打听是谁,看市场qq群,微信群也都在猜都在问。只是遗憾的告诉大家一下,市场上,我基本都没有回复企业到底是谁?
为啥不说?
之前看过一个日本电视剧,叫《半泽直树》,这是风靡全日本的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和银行和证券相关,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叫“贷款是好心,不贷款也是好心”,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啥意思?今天给大家说一句话,同类的话,叫:“爆料是好心,不爆料也是好心”。
中央的化债精神是明晰的,银行挑动大旗化解债务,银行永续债和地方专项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和资本金,充足实力后提供信贷或购买债券,路径是明确的,但是讲政治保主体要和企业经营可持续性结合起来,僵尸企业该市场化出清就市场化出清,这也是中央的大政方针。
当前的化债形势,虽然说是进度稳步向上,战略上坚定看好,但是战术上绝对要当心。对于中央而言,不出系统性风险,要保更多的生产稳定,保更多的就业问题;但而对地方而言,违约接近于失去大半,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一句话,企业化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绝不是银行贷款敲锣打鼓、举着鲜花、推杯换盏的替代债券就化解了。
对于具体企业而言,银行深度参与化债,一方面要要求企业堵住失血点,一方面要督促企业降本增效改善经营,另一方面要自己放心的用稳定负债替代掉不稳定的负债端,三方面缺一不可。银企关系也是微妙的,企业和银行博弈,上文也说了,也是深度的激烈的。
从银行角度来看,给与贷款和流动性支持不是不可以,能看见政府更多的资产划入和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能提供更多的资产抵押担保就好。大家千万要记住,抵押担保,当铺思维,本身就是千百年来金融的借债正统观念,信用借款才是近些年来流传开的,信用借款用在化债企业上,无疑是良心和常识上都不容易过去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通过政府协调施压,拿到更多的稳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则是上上策。其实企业这么做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年报出台,发现资产被抵押掉了70%,绝对不是一个好事,会成为市场攻击的靶子。可是,因为知晓银行要且会给与支持,反而对银行更苛刻,却成了普遍现象,这也是当前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消息说银行贷款出现了逾期,我也不是盲目相信,毕竟事情有点大,也是做了一定的确认工作。查阅2019年年报,其实是可以查阅到了一定蛛丝马迹的,2019年年报里的内容,出现的主体,业务开展的模式,还有时间节点,是业务的一脉相承,对信息也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我认定合理且逻辑通顺。当前市场盲目上涨的时间里,给大家一点警醒是必要的,免得后期挨打生疼,这是爆料的逻辑。
但是前文说了,很多人都在问企业是谁,我没有回复,也不是说给企业隐瞒什么,其实也是在给企业一定的腾挪空间和机会,要知道,银行信贷逾期正是银企间的激烈博弈的客观体现,说明银行的确还在场操作,另外,在信贷替代债券,银行替代非银的大背景下,也许银行和授信需要更多的保护,企业也需要被客观理解,这是不爆料的逻辑。
不破坏战略大局,是从业人员的基本操守。大家也不必再问了,我还是不会回答。因为,如果真要出事,征信迟早要体现,如果不出事,说明银行贷款逾期,在银行化债进程中,可能过程很痛苦,但是是非常普遍的过程,拿这个去大做文章,可能小题大做了。
化债化到当前地步,效果真心不错,很多金融机构也是相当配合,但是,对于部分平台企业发债来看,按我的视角,表现却无法令人满意,失血点远没有堵住。最近据说又一只新发平台债券发债,有1000万费用,市场刁民们,业务是你争我抢,打的不可开交!
咱们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有这么多钱么,送这么大礼包?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