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直以来都是希望成为我国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早在2016年我用半年时间对其多个部门进行深度访谈之际,就能够感知阿波罗无人驾驶系统(Apollo)的投入巨大,技术含量充分。目前来看确实也效果明显,就是和美国的老大Waymo抗衡也不处于下风。
实际上,百度与车企的深度合作也有一阵子了,不是新闻了,相应的经验与教训都积累不少。早在2018年7月,百度就和金龙客车合作开发出L4级自动驾驶巴士 “阿波龙”,在2019年9月,百度又和一汽红旗推出EV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并且百度还投资了威马和蔚来两家新能源车。吉利这几年提升也很明显,是全国销量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市场能力很强,渠道也通畅。这次联手百度,也是取长补短,吉利看中了阿波罗系统,因为未来的汽车时代,一定是软件系统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当然,百度目前来看,还不会自己去亲自下场造车,其能够贡献与发力的更多是软件系统。
其中它一直在打造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成功,就将成为底层的操作系统,就像电脑时代的windows、手机时代的android,不可替代且具有垄断性。不过,这个系统目前能够有多大作为,目前竞争对手不少,还需要观察。
因为同样是属于吉利阵营的沃尔沃,就选择了与华为的HI CAR系统合作。当晚我也在上海大雨的现场,见证了华为CBG的余承东亲自给沃尔沃S90压阵的盛况。华为在汽车驾驶系统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而且还是每天都在加大投入,完全可能跟之前的手机一样,跨界杀入汽车行业,而且干得很漂亮。
不过最近是流行新能源概念,百度也不会公开说自己不造车,所以在鸡犬升天之余,短期这些信号,有助于百度股价提升,但是长远对于公司业绩能够改善多少,就看百度自己本身的努力了!
这个时间前,新能源汽车还是有潜力投资标的
现在有关新能源车或者说电动车最突出的矛盾是,战略方向上绝对正确,未来空间很大,但是车主来说很实际的问题就是短期的使用体验很差,尤其是冬天的使用非常艰难,适应其不足的过程非常痛苦。
我今年花了几个月时间在调研新能源车的问题。夏天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在今年冬天就是新能源车的最大考验,这两天发生的各种状况也确实如此。先不要说东北冰天雪地里面新能源车非常狼狈,就算是华北地区的长途行驶也是电动车的头疼问题。客观来讲,现在的电池因为技术问题,遇到冬天确实是电能衰减的很快,而且充电的效率也不高。虽然不少新公司也采取了灵活换电以及各种替代性的方案,来减缓车主的这种不安,但是这些办法在冬天确实是作用有限。所以如果你要跑长途或者在体温10度以下的地区驾驶比较多的话,暂时可能还是不要对电动车有太高的期望。
新能源汽车的功能体验可能跟投资潜力成反比
不过对于这个行业的公司的来讲,要是技术能够突破就能够有着非常大的改善空间。这样的话公司的估值也可能增长很多倍。现实的商业世界就是这么有趣,使用的方便跟投资的潜力有时候正好成反比,Wind数据显示,中证新能源车指数最近三个月涨幅超过4成,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也很大,而且说不定哪条鲶鱼更能使其适时爆发。我们的朋友直接也开玩笑地说,假如有一天,电动车不再被叫做电动爹,有关新能源车的笑话结束的时候,也可能就是他们公司价值到顶峰的时候。在此之前他们貌似都还是很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行业内最近意见分化激烈,一方面有人非常不看好新能源系列,认为是严重泡沫。但是同时也有不少专业人士看好新能源板块。
常春藤资产:成长首选新能源车和军工板块,虽然近期板块涨幅较大,但他们认为全年或者更长的维度来看,当下可能仍只是产业爆发初期,股价顶多只是半山腰。新能源车过了导入期,渗透率提高到了15%以上后就来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了,但凡有实力的企业家都在做新能源车,产业链热火朝天,绝没到熄火的时候。
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长期有机会,行业空间足够宽广,美股特斯拉市值已经突破8000亿美金,正如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新能源汽车处于渗透率很低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个时候股市出现估值溢价是正常现象。当然,这其中很多公司最终无法做出符合投资者预期的业绩,过高的估值会回归。
我的老朋友——神农投资的总经理陈宇也曾表示,A股目前处于历史上第三次里程碑式的大牛市当中。此前两次牛市持续时间至少两年,因此这一次结构化牛市理论上比前两次持续时间应该更长,上涨幅度应该更高。2021年结构分化下的结构牛市还将继续,而且会愈演愈烈。所以他觉得新能源板块是超级大机会。
因此如果你有闲余资金,而且最好是10年内不急用,那么可以考虑一个新能源车公司的组合。两三年内不好说,但是十年之内,很大可能出现翻几番的个股。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是方向,未来有几千万的销量。就算是特斯拉一家独大,占去一半市场,剩下的一半市场,也会是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分割。这三家已经上市,如虎添翼,还有在电池方面的专家比亚迪,未来这四家之中,一定至少有一家能成为新能源车的赢家。那时候估值十倍也不稀奇。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陆新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