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互联网巨头垄断背后,是无数小商贩的失业!

A+A-

2020-12-10 10:23

  1

  近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谈“数字化”时代要遵循的十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二条值得互联网公司思考:

  里面这样描述:在落实反垄断法,尤其要防范市场份额的垄断程度达到整个国家80%甚至90%的企业。要及时纠正和制止网络平台公司以“融资—亏损—补贴—烧钱—再融资”的方式扩大规模直至打败对手。在形成垄断优势后,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服务费。

  这类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上贡献有限,因为过度关注流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泛滥,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这个原则出台的简直太及时了!我不禁为国家的明见拍手叫好!

  的确,最近“社区团购”这个商业模式越来越火,美团、滴滴、拼多多、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了社区团购。

  这些社区团购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抢占了市场,大家都在网上买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些靠卖菜为生的小摊贩怎么活?

  这些人都是最底层的劳动者,有很多都是老奶奶,她们每天一大清早就起床去农贸市场批发各种蔬菜,仅赚取一点微博的收入,自食其力,如果连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要剥夺,这是非常不仁义的。

  这就是互联网的套路和野心,千万不要轻信互联网所谓的去中心化,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互联网是真正去中心化的,都是去了别人的中心化,结果让自己成了新的中心,然后独霸市场。

  要知道,在欧美和日本,互联网都是实体产业的补充,互联网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然而在中国互联网却喧宾夺主,直接成了主力,然后抹杀了很多实体产业。

  但是,互联网可以革掉实体店的命,却不可以革掉菜贩子的命,因为实体店主没生意做了,店主还可以有其它出路,而菜贩子如果没生意做了,他们是无路可退的。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再牛的商业模式,都不可能大过天道,凌驾于天道之上。

  《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中国这个社会最公平的地方在于,它永远都会偏袒弱者。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人敢对弱者开刀。无论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多么强大,也强不过民心。互联网革掉很多行业的命,唯独就是不能针对民生行业,否则一定会惹起众怒,然后被天收掉!

  2

  20年前,有句话叫“让天下没有难做到生意”。从此做生意变得似乎更加简单了,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后来发展到只要有个微信号就可以做老板了。

  然而直到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做什么生意都比较费力,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这是为什么呢?

  (1)先以淘宝例子做个说明:

  淘宝的出现让开店不需要实体门面了,所以开店的门槛变低了,人人都可以开店,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会狂欢,网店遍地开花,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大家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实:现在淘宝上开店已经很难赚到钱了,因为同样的商品/服务/作品,只要你还有利润存在,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台诞生,上面的东西更优惠。

  我们都知道:淘宝上的东西够便宜了吧?已经无限拉低了各种快消品的价格,但是拼多多比淘宝更便宜,淘宝上很多可以做到19.9包邮,拼多多就9.9包邮。尤其今年疫情以来,大大小小各种商家,都转战电商/直播和线上,而线上购物的最大特点就是比价特别方便,这就是让价格因素成为购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会越来越透明,价格战会更激烈血腥,几乎全是肉搏战!

  而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是所有产品的利润无限接近0。甚至产品的“负利润”时代正在到来,也就是说无论你生产的是什么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出现,最后的结果就是商家都挣不到钱,而平台却始终可以挣到很多钱,因为平台是抽成的,而且它们抽成越来越高。

  (2)再以抖音为例做个说明。

  抖音的出现让表演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舞台,人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节目,文艺表演变得平民化。这必将干掉了传统影视业。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结果,很多明星已经无戏可接,就连一线明星也要靠上综艺节目维持热度和原来的收入。

  和淘宝刚出现的情形是一样的,刚开始大家一定会乐此不彼,热闹非凡,进入全民参与的娱乐氛围里,一起拿着手机嗨。但是到一定阶段,大家也会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事实:人人都可以出作品的时代,也就意味着作品和创作将越来越廉价,各种模仿行为横行,为了博眼球而各种出位,创作甚至会变的一文不值。

  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去拍,那么谁在看?更何况一个人还可以养好几个号,一个商家可以养一大批号,最后的结果就是作品数量大于眼睛数量,很多内容将无人问津。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观众,就是因为创作有门槛,表演有专业度,而当创作绝对无门槛的时候,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认真的观众,人人都是的主角,人人都在走马观花,人人都在逢场作戏。

  因此,不要看那些内容每天有不少的的曝光量,但是也就是看起来热闹而已,最后的结果就是:创作者只能赚到辛苦钱了。

  抖音对文艺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淘宝对商业带来冲击的逻辑是一样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永远在不断的重复和轮回。

  3

  在“个体+平台”的时代,将会发生两个结果:

  第一:个体和商家只能赚到辛苦钱。

  因为个体的脖子虽然被平台(比如淘宝/滴滴/抖音/美团等等)卡牢,但是他们不会卡死你,就只给你留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让你疲于奔命,却又只能赚到基本的利润率,维持生存。当它们看你快要死的时候,就稍微松一点手,让你喘口气,你一旦活的欢快了,就立刻卡紧你,撸你一把,让商家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比如现在淘宝和拼多多上开店,就得拼价格,完全薄利多销,平台会始终将商家的利润维持在仅仅能够解决商家温饱的边缘线上。

  而像美团/饿了吗这种平台,虽然很多餐饮店通过这些平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但是商家要不断的做促销才有销量,最后一算账,利润越来越薄。

  同样的逻辑,在滴滴上开车的司机,这一两年也只能赚到辛苦钱了,之前开滴滴的司机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无事可做都去开滴滴了,叫车越来越容易,补贴越来越少,平台的抽成也越来越多。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BAT时代),还可以有很多依附在上面的公司,比如天猫上有很多营业额过亿的店铺,微信/微博上有很多大V等等。然而在算法时代(字节跳动时代),只有平台才能挣到钱,那些所谓的网红/商家,其实都被平台牢牢卡住脖子,主动权很小。

  第二:个体和商家的命运不再归政府管,而是掌握在大平台手里。

  看看现在的状态吧:阿里巴巴可以关闭一个淘宝(天猫)店;腾讯可以封一个自媒体;抖音可以封杀一个网红,滴滴可以停止一个司机的ID;美团也停止一个餐厅线上生意,等等等等,平台享有规则制定权,而且有生杀大权,只要它们认为你违法了规则,就可以随时捏死你,而这些个体原来的管理部门都是政府,现在却正在往平台手里转移。

  在这种趋势之下,社会财富将越来越多的往大平台手里集中,它们靠“算法”将拥有了“上帝视角”,因为“算法”不停的收集我们的数据,站在高维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他们甚至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我们的一切行踪都被掌控。

  今后我们每个人看似自由的,实际上早就在冥冥之中被操控,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我们享用的,全是别人推送给我们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未来我们这些普通人都是算法的奴隶,是平台的奴隶,是“上帝”们的奴隶。而且只能赚到辛苦钱,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未来那些掌控“消费大数据”的平台,将成为一只巨大的吞金兽,他可以将全天下的财富吞到肚子里。

  如果再不对这些互联网平台加以管控,整个社会都将成为平台的囊中物,我们的偏好/行为预判/消费倾向等等,都将被掌控,然后不断的向我们兜售各种产品和乃至思想,我们成为别人的傀儡却不自知。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魏满意)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