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9月份贸易数据,这应该是今年以来最好的一次贸易数据。
按美元计,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长9.9%,前值为增长9.5%;中国9月进口同比由降转增,上升13.1%,前值为下降2.1%,9月份单月进出口、进口值均创历史新高。
按人民币计,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长8.7%,前值为增长11.6%;中国8月进口同比增长11.6%,前值为下降0.5%。
9月贸易顺差按美元计370亿美元,前值 589.3亿美元,按人民币计2576.8亿人民币,前值 4165.9亿人民币。
前三季度来看,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8%,进口下降0.6%。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速首次转正。
本次进出口数据,应该关注之前迟迟没有转正的进口数据。作为内需的信号之一,进口数据没有转正一直被认为是内需不振的象征,9月不仅仅是转正,而且是大幅增加11.6%,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内部需求在回暖。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本月对美国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主要是大宗进口。包括大豆进口量同比19.4%大幅回升、价格亦抬升,原油进口量同比17.6%继续偏强、价格延续温和上行,铁矿石进口量同比9.2%小幅反弹、单价创下近12个月新高,铜进口量同比60.5%维持高位,这说明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仍然非常强,这种经济上的互补超过了外交上的分歧。当然,这也可能与本月人民币大幅升值有关。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使得人民币在海外的购买力增加,进口数据转好是意料之中的。
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也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以中债托管数据来看,最新9月份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2.59万亿元,环比大幅增加1320.4亿元,较8月份增持1177.51亿元再次扩大。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而且也是年内单月增持规模第二,仅次于7月份的增持1481.43亿。可见外资对中国债券的追捧,而今年以来已经大幅增持了7000亿以上。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股票市场也呈现超强的韧性,始终跌不下来,正是由于外资的持续流入。
本月的出口数据尽管低于预期,但是总体数据不差。外需持续改善得益于全球经济仍处修复周期,9月美国和欧元区PMI分别录得55.4%和53.7%,美国内需恢复势头有所放缓,欧洲制造业表现景气。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和SCFI继续快速上行,分别环比上涨13.01%和14.27%。
对多数国家的出口金额明显改善。发达经济方面,9月对美国和韩国同比分别较前值回升0.52和8.76个百分点至20.54%和14.77%,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同比降低7.77%和2.71%,跌幅均有所走阔;对东盟出口继续增长,9月同比回升1.46个百分点至14.4%;此外,对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出口同比均明显提升,其中对印出口增速转正或与上月中印达成五点共识以后关系边际缓和有关。
进出口数据的回暖,一方面是中国全产业链“替代效应”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内部需求强劲的体现,当然,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也强化了这一过程。
进出口数据的转暖确实对债券市场不友好,对权益市场形成支撑,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债券市场特别是利率债已经到配置区间,权益市场未来涨幅空间有限。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也不形成投资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黄玉娥)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