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工行贵金属业务部:地缘事件促金价上扬 中期方向还看欧美央行
(2017-10-12)

  9月国际金价整体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月初,金价开盘报于1321.48美元/盎司,在受到了一系列利多数据的刺激下,国际金价最高触及1357.50美元/盎司,不过之后随着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再次回归,导致国际金价连续失守多个重要的支撑点位。最终,9月底国际金价报收于1278.72美元/盎司,跌幅达到了3.1%。从金价的驱动要素来看:随着月初市场对于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预期不断实现,导致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逐渐回归,并更多的开始买入美元,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走势出现了扭转。另一方面,美联储不断加强加息意图,也对金价的下行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市场对于欧元区货币政策预期出现扭转

  今年前三个季度,由于市场对于欧元区的经济预期出现改善,叠加美国财政政策的不断落空,导致年内欧元对美元形成单边走强的格局。不过随着,近期欧洲央行主席德拉吉多次表示强势欧元可能对欧洲经济造成损害,使得市场的预期开始逐步出现扭转。从经济数据来看,欧元兑美元的单边走强导致欧元区的采购经理指数自高位开始回落,也印证了强劲的欧元可能已经开始影响欧元区的出口。这种市场预期的转化使得资金更加青睐于美元以及风险资产,同时抛弃了前期市场一直追逐的避险品种。

  二、地缘政治催生避险情绪

  9月下旬,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政治独立公投,使得市场的避险情绪逐渐升温。此外,9月底,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发起独立公投并以88%的比率获得成功,导致中东地区形势再次出现动荡。最后,朝鲜半岛持续出现的紧张局势也促使金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由于这类事件都没有对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此类避险因素也并没有对金价产生持续性的支撑,而短期的上涨也最终被美联储强烈的加息预期管理所抹平。

  三、美联储如期缩表改善市场对加息预期

  9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公布的美联储8月利率声明中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在今年10 月份开始启动缩表。从美联储发布的缩表计划来看,2018年全年将缩表4200亿美元,为美联储接下来的加息创造条件,市场对于美元加息的预期持续改善,导致资金开始从避险资产流出并进入权益类资产,同时美元走强,使得国际金价承压下跌。此前由于美国通胀数据低迷导致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削弱,同时飓风袭击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加强,金价受上述因素支撑保持高位。但9月14日公布的美国通胀以及就业数据均超出预期,尽管8 月美国CPI和个人消费支出指数仍然不及美联储锚定的2%,不过领先指标PPI的同比数已经连续两个月升至2%以上,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开始加强。随后美联储宣布如期缩表,同时上调了国内经济预期,加息预期的点阵图也显示大部分美联储官员认为年内还有一次加息,市场对于美联储第四季度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加强。此外,特朗普政府税改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受上述两个因素影响,国际金价承压下行,失守1300美元/盎司的重要点位。另外,9月末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即便美联储对于通胀预期的判断出现错误,人会坚持加息的言论,令市场更加相信美国四季度将还会有一次加息。同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份的加息预期已经上升至70%。

  四、后市行情展望

  10月份的美联储缩表行动的实施情况,特朗普税改具体内容以及欧洲央行是否就退出量化宽松发表具体措施,将是影响中短期金价走势的重要事件。若美联储在10月份能够依照计划进行缩表,将为此后年内可能进行的加息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市场对于美元走强的预期,使得国际金价承压。此外,特朗普税改在获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已经于9月25日宣布了税改框架,并称将在一段时间内宣布税改具体操作。如果10月透露的税改操作时可实施且有效的,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将得到改善,从而导致美元指数走强。另一方面,此前受欧元区经济复苏影响,欧元对美元保持强势,为金价上升提供动力。但在9月底,由于欧元的多头动力已开始被逐渐扭转,外加德国等重要欧洲国家极右翼政党实力增强等因素影响,导致欧元走势开始逐渐转弱。因此,10月份欧洲央行是否会如期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具体细节,将会影响市场对于欧元走势的预期,并且会体现在黄金的走势上。

10月16日-10月20日重点资讯提示

日期

重要资讯

10月16日

中国9月份CPI、PPI数据

美纽约联储10月份制造业指数

10月17日

英国及欧元区9月份CPI数据

德国ZEW经济景气指数

10月18日

英国9月份失业金申请人数变动

美国9月份新屋开工数量

10月19日

中国三季度GDP同比

美国当周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谘商会领先指标

10月20日

德国9月份PPI数据

美国9月份成屋销售年化数据

 

  (中国工商银行贵金属业务部交易员 徐铨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