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财经分析】创新业态场景 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
(新华财经

从马拉松赛事运营到AI智能健身房,从跑步俱乐部的专业服务到体育综合体的全新体验——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纷纷开启转型探索。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体育用品企业研发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借助政策东风,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正跳出“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路径,创新业态和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转型:从制造产品到拓展消费场景

随着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正沿着不同路径探索转型。“公司每一次转型,都与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天翔体育董事长郑剑强说。

2001年,为响应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天翔体育到当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仓山区投资建厂,为法国运动品牌迪卡侬代工。2015年是公司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公司借区域功能转型之机迁建新厂,并将原厂房改造为体育文创园,吸引多家体育培训和健身机构入驻;另一方面,公司开始承接多个马拉松赛事的运营,通过赛事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郑剑强介绍,2023年公司投资5.1亿元开建的智慧体育综合体——天翔悦动城,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天翔悦动城除商圈配套外,大部分体育项目将由公司自营。”郑剑强说,“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商业综合体的新型体育服务模式,以市民健身休闲为核心,体育项目引流,商业配套服务体育,打造全新消费场景和体验。”

全民健身热潮带来健身需求快速增长,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特步在厦门知名的海岸跑步线路——环东浪漫线开设了一家跑步俱乐部。据介绍,这里不仅提供存包、洗浴、训练、配速挑战赛等免费服务,还提供身体机能专业评估等付费服务,使产品销售成为服务的延伸。

齐冰介绍,特步于2016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落地首家跑步俱乐部,打破了传统专卖店模式,将门店选址在热门跑步线路而非商圈,以服务跑者为核心。如今俱乐部已拓展至长沙、合肥、南京等多个城市。截至目前,特步在全国累计落地77家跑步俱乐部,依托“特跑族”平台链接超230万会员,每年举办超2000场跑步活动比赛,为跑友搭建了交流聚集地。

以制造销售健身器材起家的舒华体育,自2022年开始布局自有品牌的健身连锁门店——舒华健身,目前已在20多个城市通过直营和加盟方式开设60多家门店,将自有品牌健身器材直接铺设到门店,同步提供健身服务、器械销售和企业服务。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