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善始者众 善终者寡

A+A-

2019-07-26 10:51

  高阳先生的《胡雪岩全传》是所有同类传记中最为人们推崇的一部。这套书信息量很大,资料很翔实,各类清朝掌故、官场潜规则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历史学功底。但从小说情节本身来讲,细枝末节处插叙较多,行文显得拖沓,有喧宾夺主之嫌。

  譬如对于胡雪岩及朋友欢场作乐、往来应酬等场面描写浓墨重彩,但对于他从发迹到败落的主要事实刻画却有些轻描淡写,很多地方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这套书共6册,时间跨度从胡雪岩三十多岁到六十一岁,凡二十余年,但前四册应该说主要就写了一件事,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赴吏部寻前程,王指任浙江海运局后,知恩图报,把胡雪岩当作左右手,视若心腹。胡得以代理海运局公款,开钱庄、做生丝生意,这笔丝生意赚了18万银子,但却因勾连太多,最终反倒亏空一万多。从书中细节看,中间只过了一个春节,所以前后应该只有一年左右时间。大量篇幅是在描写寻欢作乐事、官场应酬事、婆婆妈妈事等。

  而后两2册却囊括了杭州被困、王有龄自杀,胡雪岩受左宗棠青睐达到事业巅峰,逆势而动与洋人商战,被李鸿章刻意算计事业崩盘等诸多关键节点,但大量篇幅依然是描写胡和朋友们的寻欢作乐事、官场应酬事和婆婆妈妈事,对以上主要史实却着墨单薄。所以,虽然题目叫做《胡雪岩全传》,但笔法更像以主要史实为基础的演义小说。

  从小说写法再说回主人公。胡雪岩三十多岁发迹,六十一岁被革职抄家,六十二岁郁郁而终,其间叱咤风云二十余年,成为晚清顶级富豪,的确称得上人中龙凤。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值得学习,他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亦值得反思。从胡做人做事看,其成功具有一定必然性。一、为人真诚、豪爽。当初他只是一家小钱庄里的伙计,与赋闲潦倒的捐班九品盐大使王有龄也只是茶馆里的点头之交,但却敢借500两银子给王做盘缠,让他去京中走动,谋个前程。这里有演绎的成分,也很难说他在识人方面独具慧眼,但这种助人于危难的性格的确为其日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王有龄得助之后,巧遇已贵为江苏学政的儿时伴读何桂清。在何帮助下得以指任浙江,又得胡雪岩鼎力相助,自此官运亨通,一路做到浙江巡抚,最终虽于太平军破杭州时自缢,但却留下清名。他知恩图报,到杭州第一件事就是遍寻胡雪岩,并让胡雪岩代理海运局公库,直至湖州府公库,胡才有了开钱庄、做生丝生意的本钱。二、善于用人。无论是开钱庄、贩生丝,还是后来开典当,开药房,他都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去放手经营,把自己从具体事务中脱身出来谋大事、看方向。譬如阜康最早的档手刘庆生,他的得力助手陈小龙等,都算是他发现的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三、善于结交和把握机会。如果说他资助王有龄只是出于豪情,那么他后来结识漕帮大当家尤五,湖州漕帮老大邢四爷,洋行买办古应春,包括后来的何桂清、乃至左宗棠,就是他在把握机会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了。他无论做人做事都非常圆融,对朋友尽量照顾周详,甚至对于对手,往往都能化敌为友,这种能力,只能说是天分了。在做生意方面,他也非常有天赋,如果说开钱庄与他早期在钱庄当伙计的经历有关,那么与洋人做生丝生意则显示出他对当时宏观经济和国际形势的超强把握能力。后来开典当行和药房,虽更多是出于慈善考虑,但却是胡雪岩极好的活广告。为他后来代理四省公库,大量吸纳当朝权贵的私人存款带来了很好的宣传效应。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的失败,也是必然。一、对抗趋势。他的产业主要分为钱庄、生丝、典当和药行四个板块,后两者主要是做慈善、博名声,前两者才是主业,钱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代理公库,相当于财政拨款,资金主要用于生丝生意。胡雪岩后期,其时机器缫丝已是潮流,洋人和中国买办多有人在江南开办机器缫丝厂,缫出的丝不断头、平整、光滑,质量远胜于手工缫丝。但胡雪岩本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情节,除了保护本国手工业者,他还要争口气。逆潮流而动,坚决抵制机器缫丝。待山穷水尽想收购机器缫丝厂自救时,又因手下人内讧导致收购不成,最终无路可走。套用一句流行语,那就是打败你的不是对手,是时代。巨人倒下时,身体还是温的。

  二、卷入政治斗争。胡雪岩号称官商,商而优则士,既是官、又是商,捐班的三品布政使,允戴二品红顶子,晚清绝无仅有的红顶商人。正所谓成也官商,败也官商。胡先是帮助困顿中的王有龄,后又靠着王有龄发迹,王死后他又得左宗棠赏识,成为左宗棠的粮草官,为左西征立下汗马功劳。但左宗棠与李鸿章素来不睦,二人先是在陆防、海防上观点相左,待左调任两江总督时又成为洋务运动方面的竞争对手,左遂成为李最大的政治对手。而胡雪岩是左最好的帮手,首当其冲成为了李鸿章的清除对象。而当左放任两江总督时已垂垂暮年,左眼有翳,右眼迎风流泪,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大不如前,根本无力保护胡雪岩。甚至胡被朝廷下旨革职抄家,指定的执行人就是左宗棠。这就是典型的,颠覆你,但与你无关。

  三、国际局势影响。当时中法战争一触即发,上海银根吃紧,世面上连一百万两现银都没有。适逢胡雪岩替左宗棠借汇丰的贷款要还,李鸿章却授意上海道,故意不付原作为还款来源的各省协饷。胡只能拿阜康的资金去暂时垫款。此时政治对手又放出谣言说阜康要倒灶,引诱客户前去挤兑。此时胡雪岩手中虽有价值一千多万两的生丝,但却被洋商借机压价,也难以出手,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四、用人不当。早期的胡雪岩是非常善于用人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事业顺风顺水。但是随着盘子越来越大,趁手的人才就不够用了,不那么好用的人也得用,手下人的素质就良莠不齐了。再就是,事业太顺,人就难免得意,得意未免忘性,容易高估自己的控制力,警惕性就差,不容易发现手下人舞弊。又坚持用人不疑,对手下的重要人物和关键岗位缺乏必要的监督。譬如典当行的档手唐子绍长期舞弊,他发现了以后本来要调整,却又管不住裤腰带,中了唐的美人计,不忍坚持就此罢手,徒留隐患。阜康大档手老苾,用钱庄的存银做本钱私贩南北货,中法战争期间货船被击沉,损失10万两,成为压垮胡雪岩的最后一根稻草。老苾虽羞愧自尽,但已经于事无补。

  最终,胡雪岩被朝廷下旨革职抄家,被迫遣散十一房小妾,此后一年,郁郁而终,临终之前直呼白老虎可怕。自此,胡氏后人,无人经商。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钱华兵)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