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一年到头赏味人间,说说尘世烟火里的诗情画意

A+A-

2018-07-26 10:01

  食物,给人们带来踏实与满足,是生活永不过时的主题。中国人在吃这件事情上,似乎有着远超他国的非凡智慧,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

  一个人对于吃的判断,总是最无道理也最独断,因为它与一个人的归来、离去、故土、成长等很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有关,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如果没了记忆和情感在其中,它也不过是一道普普通通的食材罢了。

  天气越来越冷,人间烟火味却越来越浓。春节临近,肉便成了餐桌的绝对主角。

  关于吃肉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好纠结的,你想啊,你是经过多少生存竞争才爬到食物链的顶端,不吃肉,对得起你在食物链中的至尊地位么?

  过年了,多吃点肉。

  春节,有时在一月,有时在二月。但印象里,元宵节总是在二月。

  于是,吃汤圆,也成了二月里的保留节目。

  我爱甜食,芝麻馅、花生馅的都喜欢,母亲还给配上鹌鹑蛋、酒酿,

  总觉得要舒舒服服地吃完了元宵,才算过完了年,才能真正打起精神迎接新一年的春天。

  如愿来到江南,从到达的那天起,就在期盼着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

  “江南”这个词,本身就囊括着许多美好的事物,是一种安定富足生活的象征。何况还有春色的点缀,万物复苏、宛若天堂。

  选个晴朗的周末,早晨坐在桌旁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江南阳春面吧。

  一定要有桌子、一定要有阳光、一定要热气腾腾的,这样的不紧不慢,刚刚好。

  对于茶,我算不上行家,但也少不了爱。爱它的清香、爱它身上独有的山林野气,更爱把它泡在玻璃杯里,细细欣赏着这方寸之间的晶莹剔透。

  开水沏茶,驱散寒意,小户人家的茶具并不精致,但温热的茶香和烟草燃烧后混杂在一起的味道,确实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上,成了家和故乡的气息。

  按传统习俗,端午节要吃粽子。

  江南一带的嘉兴粽子特别有名,与故乡桂林的大肉粽不同,这边的粽子都个头小巧、精致可人,宛如江南的气质。

  粽子界甜咸两派的争执似乎难决高下,对此,我永远保持一贯的中立,只要有得吃,我就很满足,糯香里夹杂着粽叶的清新,不管是甜是咸,都是我的爱。

  天气一热,桌上的水果就多了起来。

  六月,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岭南人的桌上,荔枝算不上奢侈,只是家常。但每次品尝它,却也总是难忘那首诗里所说: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夏天里的水果,哦不,所有的水果里,西瓜绝对是我的无敌至尊真爱。

  它的味甜、多汁、貌美,随便哪一样优秀的品质都能让我不得不爱它。

  在挥汗成雨的夏季里,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块冰镇西瓜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块。

  炎热的夏季,火龙果也是我冰箱里的常客。

  起初对它的爱,单纯的源自它的味美,又吃起来方便,对我这样贪恋美貌又懒于动手的人来说,实在是绝佳选择。

  每年9月,阳澄湖开湖,江南人的桌上又多了一道应季美食——大闸蟹。

  吃螃蟹,何止在于它的肉鲜味美,更是一种情怀所在。

  “你买螃蟹我带酒,湖醉清风聊一宿。”

  何处无蟹?何处无清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我承认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懒人,吃水果,吃起来方便与否,似乎与肉鲜味美同等重要。我对猕猴桃的喜爱,在它的颜值高、味道美之外,吃起来方便,也是深得我爱的重要因素。

  成熟后的果实非常柔软,只需小刀横向一切、勺子一转,就是这么简单,

  适合我,懒。

  天气一冷,就开始贪恋起热饮来。

  说起热饮,我总第一个想到怀山堂山药粉,记得这是我走上商业文案道路的开始,对它的情感,已不仅仅是一款普通的滋补品。

  它本身的味道亦是香浓无比,又营养丰富,实乃冬季滋补的最佳选择。

  冬季里的蔬菜,不像夏季那样丰富,在北方人的记忆里,总有一棵大白菜伴随自己度过一整个冬天。

  母亲用她的灵巧与智慧,将原本单调的大白菜变换着花样丰富我们的菜谱,一颗大白菜能炒着吃、烫着吃、横切成薄片、竖切成细丝、还能腌成泡菜……

  平凡如白菜,亦能做出自己的不平凡。其实,生活从来就不缺乏美,我们所追求的诗情画意,往往就藏在身边的尘世烟火里。

  逢年过节,中国人的餐桌上总也少不了饺子。

  立冬吃饺子、冬至吃饺子、过年吃饺子……如果,过节一时想不好吃什么,那就吃饺子吧,准错不了。

  饺子馅亦是五花八门,肉馅儿、韭菜的、白菜的……无论包的是什么馅儿,过的是什么节,吃饺子所寄托的愿望都一样,那便是希望讨个好彩头,健康平安、美意吉祥。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史旭萍)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