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Libra折戟的三重启示
(2022-03-01)

  2022年1月末,Meta公司以2亿美元的报价出售旗下稳定币项目Diem(原名为Libra),这项跨境支付的全新探索尚未发行面世就宣告失败。尽管Libra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激发了全球主要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与试点,推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跨越式发展,其发展路径也为后继者留下了三重启示。第一,数字货币实际落地需要与传统货币体系对接,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托管服务不可或缺。第二,数字货币走向世界需要注重权力的制衡,由单个个体掌握主导权的数字货币无法被监管与公众接受。第三,数字货币凸显优势需要妥善的公私安排,私有部门不适宜作为通用货币的发行方。从分析Libra的失败原因看元宇宙的发展,我们亦可发现,完全脱离实体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脚踏实地方是元宇宙迈向星辰大海的关键。

  第一,数字货币实际落地离不开传统金融机构的推进。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正式发布了Libra白皮书,提出要成为“无国界货币”,让所有人在全球范围内的支付都能像收发邮件一样轻松、划算,甚至更安全。然而,Libra项目计划在公布仅几个小时后,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就对其成为“主权货币”进行了警告。在白皮书公布的4个月内,美国国会已经针对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戴维·马库斯以及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开了两场高规格的听证会。事实上,类似的监管压力也时常施加于比特币之上,但比特币的发行基于固定算法,游离于法币体系之外,因此监管仅能限制比特币在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而对其发行难以遏制。而Libra则不同,在第一版白皮书中,Libra提出要与一篮子货币的币值挂钩,将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多个货币作为储备资产1:1兑换。这意味着,Libra所有的资金均需要托管在受美联储或者其他主权当局监管的银行。因此,相比在白皮书中畅谈技术创新与合规设计,对Libra来说更紧要的事反而是向美联储申请银行牌照,从而顺利推动其私人货币业务落地。而背靠于强大社交网络的Libra却未经许可率先面世,以至于在申请合规牌照之路上举步维艰。2021年5月,Libra放弃了在瑞士金融监管机构 FINMA 注册的计划,辗转回到美国与后来它的收购方Silvergate Capital展开合作,希望借助Silvergate的正规金融业务牌照发行Libra并管理其美元储备。

  第二,数字货币走向世界需要注重权力的制衡。

  2019年,Libra协会的首批组织成员有28家企业,包括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各种企业、非营利组织、多边组织和学术机构,行业涵盖Paypal、Mastercard在内的支付业、Facebook、eBay、Booking在内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电信业、区块链业以及风险投资业。同时,Libra在第一版白皮书中提出了到2020年上半年协会创始人数量达到100个的目标。由于政府监管部门对该项计划不断审查,Paypal率先宣布退出,此后三大支付巨头万事达卡、Visa、Stripe和美国电商巨头eBay接连退出Libra协会。在成员的接连退出后,Diem协会也补充了新的成员至26家企业,但离早期的100个目标相去甚远。而在这26家企业中,Meta公司更以三分之一的股份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由于Meta曾对大量敏感数据处理不当,公众和政府担忧Libra可能同样会通过侵犯隐私实现盈利。对Libra如何进行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防止贩毒集团等非法利用的质疑,逐渐超过了对Libra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期待。此外,2021年11月,美国联邦监管机构阐述了他们对新型数字货币的监管目标,提出稳定币发行方和科技巨头结合可能导致经济权力过度集中。因此,即使Libra计划与持牌机构Silvergate Capital展开合作,由受规管的银行发行稳定币,监管仍对此感到不安并制止了它的发行计划。监管认为Libra或将依托于Facebook的社交网络形成稳定币垄断,用户在转而使用其他稳定币时将会面临过度的阻碍与成本。

  第三,数字货币凸显优势需要妥善的公私安排。

  Libra在探索过程中经历过两次重要的转型。第一次是2020年4月,新冠疫情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加速进化,“无接触支付”成为刚需。Libra借势加快发行进程,在白皮书2.0中提出除了提供锚定一篮子法币的币种外,还将引入锚定单一货币的稳定币。此外,白皮书中还增加了大量合规设计,包括制定监管资本框架,以确保保持适当规模、吸收亏损的资本缓冲,同时放弃了向非许可系统(公链)的过渡。第二次是2020年末,Libra宣布改名为Diem。Diem在拉丁语中的意思为“日”,一方面Diem希望通过改头换面,与备受监管关注的Facebook更好地划清界限,另一方面Diem的目标转换为推出锚定单一美元的稳定币,仅作为美元的数字形式载体,大幅降低监管风险。随后,Diem首席经济学家公开提出“和央行的关系就像是SpaceX和美国航天局NASA”,强调了与监管互促互进的新发展理念。在Facebook最初提出Libra时,各国央行发行CBDC的计划尚未成型。而在Libra发布白皮书2.0乃至改名为Diem时,全球央行和监管机构对CBDC的研究均已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Diem协会也就此表达了与监管合作的强烈意愿,将定位转变为各国政府CBDC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尽管Libra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但两次的转型尝试却值得后继者借鉴与参考。由于私人货币无法满足公众任何时候都能足额偿付的需求,加大了验证货币价值的社会成本,因而由私人部门直接发行数字货币可能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妥善的公私安排应体现为由政府部门或者持牌银行发行数字货币,而私有部门则担任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发挥其网络效应与技术优势参与数字货币的流通。恰逢Libra出售之际,美联储首次发布了关于数字美元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及的双层架构符合上述公私安排方式,也是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主流技术路径。

  从Libra的经验总结看元宇宙的发展,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星辰大海。

  Libra的折戟源于其低估了理想向现实迈进的实际阻碍,割裂了新生数字货币与原有金融系统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可见,完全脱离于实体经济的乌托邦是无法实现的,在美好愿景落地时首先要考虑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元宇宙亦是如此。近日,中国监管部门出台多项规范元宇宙发展的相关政策,提示“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资本市场对元宇宙的概念热炒暂时告一段落。在投资情绪逐渐回归理性与平静之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必要性也随之显露。2月21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官网发布《元宇宙产业自律公约》,提出元宇宙业务应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坚决抵制利用元宇宙热点概念进行资本炒作,避免形成市场泡沫。这标志着,中国的元宇宙发展已迈过纸上谈兵的憧憬阶段,正朝向具体的产业场景扎实推进。

  (作者:工银国际研究部 程实博士 高欣弘)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分析师撰写,研究报告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分析师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工商银行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报告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工商银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工商银行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